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

ID:51553748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3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_第1页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_第2页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_第3页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目前中国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雾霾天气口益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成为中国国民健康的一个严重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屮国的国际形象。那么作为初屮地理老师能为治理雾霾天气做的事就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真正接受环境保护观念,让中国的环保事业从娃娃抓起。初中地理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1结合课本内容培养屮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坏境观。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I'可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比如上《气候与人类活动》一

2、个结合现实生活,探索出人类的影响气候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多样的气候》屮,第三节《气候与人类的活动》中谈到了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影响人类的衣食住行。但是课本并没有涉及到人类活动会影响气候活动。教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的哪些方面会影响气候。通过学生的探索归纳出人类影响气候的行为,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1.1汽车增多尾气的排放增多。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家,是我国雾霾天气的污染物重要来源。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粉尘在逐年增加,对我国的空气质量起着毁灭性的的作用。针对这一现象学生提出的措施是倡导绿色出行,尽量多做公交,多走路,骑单车等。

3、1.2工厂废气、废水排放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学生提出,他们观察到宜春沿着320国道的经济开发区,有的工厂尤其是陶瓷厂,昼枚不停地向大气排放浓黑的废气,不间断地排出污浊的废水,工厂旁边的农田里的庄稼都被毒死、熏死。工厂废气、废渣、废水也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针对这一现象学生提出治理工厂乱排污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对乱排污企业予重罚,对按规定处理废水、废气、废渣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措施。1.3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学生讨论发现,北方的做饭取暖大多用煤炭,所以北方的空气雾霾现在比南方严重。生活废物虽然不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是生活垃圾不处理好,也会产生恶臭,污染

4、环境。1.4人类砍伐森林导致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知道植物减少,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就会减少。学生提出要多种树,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组织学生参加治理本地污染的实例,让学生深切感受环保行为与每个人有关。自己身边的例子,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感同身受,在让学生参与本地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江西宜春是个南方小城市,空气质量相对北方而言比较好。但是宜春最近也频繁地出现了雾霾天气。我就组织利用智能手机,去测量不同地点,同一地点不同时段的PM2.5的数值。结果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交通主干道的PM2.5数值高

5、,居民区的PM2.5的数值偏低,所有的地方都是上下班高峰时段PM2.5的数值最高。从这个观察结论学生推断出,宜春城区PM2.5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学生根据口己得出的结论,倡导绿色出行,首先从学生自己做起,然后向家长和亲戚朋友扩散影响,尽量做到,少开车,不开车。所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坏保实践屮,可以锻炼了他们实践能力,通过环保实践活动,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初中生的实际,讨论出适合初中生的环保行为。3探索出作为中学生能为环保做出实际行动,并身体力行。作为中学生,虽然每天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奔走,但是屮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对环保起的作用非

6、常巨大。环保从娃娃抓起,将对我国治理污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1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3.2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促进环境改善。一种是直接参与的方式,另一种则是以间接接的方式来推动环境保护。3.3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在我国,有多部法律负责质量环境污染的,作为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监督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3.4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作为中学生,既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又要做宣传环保的使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