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doc

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doc

ID:51563867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3

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摘要]学习倦怠在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进而导致学业状况不良、对学习的价值感出现偏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消极影响。本文综合近十年来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从学习倦怠的定义、研究现状、理论机制、影响因索以及干预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评述,以期引起对学习倦怠的关注。[关键词]学习倦怠;理论机制;影响因素;干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1-074-2一、学习倦怠的定义(_)国外的定义。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先提出倦怠的概念,Schaufeli等人提出学习倦怠的定

2、义,Maslach等人最初认为工作倦怠主要出现在服务行业人员屮。基于此,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漠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好而对学校课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这种定义主要是从行为角度出发。(二)国内的定义。台湾学者杨惠贞、杨丽娴、连榕、甘怡群等人先后对学习倦怠提出自己的定义,总体來说,国内的学者更注重从心理角度来看待学习倦怠。学者们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围绕着三个基本成分(情绪耗竭、缺乏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展开,无论哪种定义都包含两个成分:外部刺激;行为和情感表现。综合

3、前人的研究,学习倦怠指个体在学校环境屮,长期处于压力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资源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状态,继而产生与学习有关的逃避彳亍为。二、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学习倦怠在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行为上表现出远离学习的倾向,而且容易出现不满、沮丧、焦虑、低自尊等负血情绪,这种消极的身心状态必然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Pines和Katry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助人类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程度。李纳娜的调查发现90.8%的硕士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情况,31%的学生达到较严重的程度,主要表现是成就感低。国内大学生学习倦怠的

4、表现分为3个方血: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和情绪低落,其中行为不半最为严重,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在年级、性别、学科类型、院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劳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感染性,渐进性,相对稳定性以及独特性。三、学习倦怠的理论机制(-)三维倦怠理论。Mnsbch等人将职业倦怠分为情感耗竭、人际冷漠、效能缺乏三个维度。分别反映了职业倦怠的应激维度、人际交往维度和自我评价维度。职业倦怠是个人与职业之间的一种非建设性关系,取决于职业和个人的匹配程度:个人期待与职业的匹配程度越好,职业倦怠越不容易出现;反之,则越易于发生。可以从六个

5、方面评估这种匹配程度,即工作负荷、控制感、激励、团队、公平性、价值观。(二)应激资源模型。Shirom等将倦怠看成一种个人的情感状态,表现为认知、情绪和生理上的精疲力竭,这一理论基于Hobfoil的应激资源守恒理论。Shirom等认为,在应激过程中缺少资源储备的人如果反复经丿力资源损失,则造成的恶性循环可能导致资源耗竭进而引发职业倦怠。(三)学习倦怠的过程模型。Cushman&West提出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过程模型,包含学习要求与学习资源、个人特征、学习倦怠的三维度以及学习倦怠给个人和学校带来的损耗。当个体无法满足学习要求时,就会引起情绪衰竭,造

6、成学习倦怠。当学习资源无法满足学习要求时,个人特征作为内部因索会对学习倦怠的发展起到加剧或抑制作用。学习倦怠产生后,就会对个人和学校产生损耗。四、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环境因素。布兰科?史利文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有:超负荷的学业压力;缺乏机会控制过度教学;学校对于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很少进行鼓励和赞扬;同伴间的排斥使得学校内缺乏适宜的人际关系;学校内对个体不公的现象;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的价值冲突,常常是学生和教师间的冲突。在长期影响下,这些学校压力因素会引起特定个体的倦怠综合症状,个体会出现负担过重、不成功的感觉,并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学校里

7、的一些事情。(-)个体因索。1・人口学变量。在职业倦怠的研究领域已经证明的一些相关的人口学变量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人口学变量多集中在性别变量上,除此之外,文理科和年级也是值得研究的变量;2•人格因素。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自我效能感、自我意象、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人格等方面的因素。另外研究还表明焦虑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关于内外控制性上,有研究表明外控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及各因素间的倦怠程度上均显著高于内控组大学生,内外控信念、社会支持人数及社会支持满意程度为有效预测大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变量,其中尤以内外控信念

8、的预测力最高。宋晓颖研究发现,不同情绪稳定程度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达到显著差异。五、学习倦怠的干预对策对学习倦怠的干预可以从认知、行为、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