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西风胡杨》.doc

说课稿《西风胡杨》.doc

ID:51583234

大小:38.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说课稿《西风胡杨》.doc_第1页
说课稿《西风胡杨》.doc_第2页
说课稿《西风胡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说课稿《西风胡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首先我为大家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和意义: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这篇课文还提醒我们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二、内容:《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

2、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英雄树”胡杨的美丽、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和同情之情。三、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是课文的重点,从三个“祈求”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自主、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教学的难点。五、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教学理念有: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

3、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的特点,尽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六、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引入,揭示课题请同学观察校园内有哪些树木,说说你最喜欢那种树,为什么?板书《西风胡杨》,提问:那么的树作者不写,怎么跑到沙漠去写胡杨呢?(二)、读中领略胡杨之“最”。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带着问题快速地找到课文的1、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美、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学生汇报时我就板书出胡杨的特点。这个版块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热爱、赞美

4、之情。这几个自然段,我设计了以下步骤: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首先,我给孩子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通过预习,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1—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时课堂上可能他们可能会感悟到:“胡杨能在沙漠、盐碱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不和别的植物争名夺利。”“

5、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会给予肯定,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这样几个句子,把孩子们的学习指向深入。学生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① 、“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先让学生配合老师讲述填空,再让他们说说从读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侵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学生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

6、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自然段。①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先让孩子们抓住“挡在”“身后”“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② 、“它们生前为保卫。。。。。”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

7、理解了“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摧肝裂胆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③ “是一亿三千万年前……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通过和学校或家乡对比,从胡杨林的“大”感受到美。还可以结合体会胡杨的其他特点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把胡杨的美读出来。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在

8、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