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ID:5182285

大小:55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27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_第1页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_第2页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_第3页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_第4页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价值与价值观导入课题:一位旅行者在茫茫大沙漠里迷了路,走了三天三夜,始终没有走出沙漠。粮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几乎处于绝境,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上帝的声音:“现在我有两种东西可以让你来选择,一壶水,得到它可能还有得救的希望;一桶金子,得到它可以让你一生荣华富贵。”你认为哪一种东西对旅行者更有价值?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粮食、蔬菜满足人们营养需要——营养价值※阳光、空气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生存价值※文学、作品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精神价值※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精神境界——道德价

2、值………………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什么?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上述价值有什么区别?3、人的价值又是什么?与物的价值有何区别?(一)人的价值1、价值——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事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B、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客体与主体之间,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二者缺一不可。C、价值关系有客观性。一事物对人是否有价值根本上取决于该事物是否有某种特定的属性和成分,而不是人随心所欲地凭需要而定的。2

3、、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客体)人是价值的享受者(主体)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活动对自己所属的社会及他人的需要的满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人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统一,因此,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贡献和索取)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人可以享受价值,也可以创造价值。那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是以什么标准呢?是更多地享受价值(索取)?还是更多地创

4、造价值呢(贡献)?讨论:1907年,俄罗斯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他10岁的儿子马克西姆也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并在院子里栽了一些花。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高尔基给儿子写了这么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离开以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

5、,‘给’永远比‘拿’愉快。”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3、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贡献和索取的辩证关系?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歌德一个人的价值需要在为世界创造价值的事业中表现出来,说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傅立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时说过:在这样的社会里,一些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不幸和痛苦上的,医生希望病人多,棺材店的老板希望多死人,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玻璃店老板…

6、….请问: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这些人的认识是受什么观念支配的?(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70年代——80年代中期:“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是首要考虑因素;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毕业生就业逐渐走向市场化,“经济地位”成为择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90年代中期——至今:在择业标准方面,看重发展前景、施展才干机会、

7、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在就业认识上,逐渐打破机关、事业、企业和国有、集体、个私单位之间的等级观念,“创业也是就业”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1950~1960“英模崇拜”成为择偶主流。择偶条件中最关键的是本人成份、政治面貌以及家庭出身等。1966~1976政治决定一切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那是“根正苗红”,出身越穷越光荣的时代。1977~1987至上的学历,浪漫的情愫学历则成为新时代青年们择偶最重要的条件。1990~2000婚嫁改变命运大款,高薪,有海外关系的人成为了“香饽饽”21世纪,爱的多元,更为张扬、更

8、为现实、更为多元……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试举例说明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