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

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

ID:5186778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5

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_第1页
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_第2页
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_第3页
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_第4页
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和处置措施  摘要:在隧道施工中,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出现开裂,会对结构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针对冷泉隧道施工过程中部分初期支护开裂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从地质条件、施工等方面综合分析,深入探讨隧道开裂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隧道初期支护开裂治理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1、工程概况中海能源煤焦集运铁路专用线冷泉隧道工程,位于山西省古交市以西5km,冷泉隧道位于专用铁路末端,作为机回线调车使用,隧道全长143.5m,其中双线隧道

2、长64m,单线隧道长79.5m,隧道设计地质围岩为Ⅴ,平均埋深55m,最大开挖断面121m2。隧道进洞采用108mm大管棚超前支护,管棚长度30m。初期支护采用全环I18型钢钢架+50超前小导管+22mm砂浆锚杆进行支护,C25喷射混凝土喷射施工。二衬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厚度50cm,抗渗等级P8。(见隧道断面图)82、地质条件本线地处山西段隆中部,位于吕梁段拱西端,新生代晋中断面盆地的西北部,区内构造较为简单。冷泉隧道位于站场末端,围岩设计等级Ⅴ,开挖断面范围内主要为砂质黄土。洞内较为湿润,未见渗水现象。3、初

3、期支护开裂情况在现行规范中关于初期支护的围岩稳定性判据是:不允许喷射混凝土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缝。该隧道的初期支护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因此需要对该段的初期支护作出处理。本隧道采用全环钢拱架、Φ42mm注浆小导管和拱部Φ22mm砂浆锚杆支护,钢拱架间距双线0.8m,单线0.75m;砂浆锚杆间距环向1m,纵向1.2m。冷泉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掘进施工。上台阶开挖高度3.7m,中台阶3.2m,下台阶开挖高度3m。开挖过程循环渐进,每个台阶长度不超过5m。机械进行开挖,人工进行修整作业。进行中台阶、下台阶施工时,

4、左右边墙不对称开挖,需错开2-3m。仰拱超前,衬砌紧跟。(见“三台阶七步法”纵断面示意图)“三台阶七步法”纵断面示意图8初期支护开裂出现位置位于上台阶拱脚以及隧道中心线顶部,裂纹延初期支护钢拱架开裂,长度3-6m不等,裂缝宽度3-5mm,主要出现里程为DK1+952-DK1+957,此段初期支护开裂距离掌子面16m。DK2+001-DK2+014,此段初期支护开裂距离掌子面19m。裂缝成环形,沿初期支护工字钢拱架延伸。监控数据显示围岩收敛速率较大。4、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分析4.1地质原因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处围岩多由砂质黄土

5、组成,具有一定的弱膨胀性,冷泉隧道围岩在刚开挖后看起来较好,但遇水后则变成淤泥状,该类围岩遇水极易饱和,自稳定性极差,易导致围岩及初支发生大的变形,导致围岩压力全部传递至拱架上,从而导致隧道周边收敛变形和初支开裂,掌子面开挖后,形成临空面,围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对施工工程不利。4.2设计原因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主要集中在双线段,隧道双线段开挖断面121m2,且埋深55m,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掘进施工,上台阶施工中围岩变化稳定,中、下台阶施工中,围岩变化较大,初期支护出现开裂、变形情况。8从设计图中可以看出该段原设计为Ⅴ

6、级围岩,但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应该按Ⅴ级加强考虑初支,原设计的I18工字钢拱架,对于此类围岩来说支护体系较为脆弱;由于初期支护难以抵抗围岩对支护体系形成的压力,从而导致初期支护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开裂。4.3施工原因(1)仰拱封闭不及时,对于此类围岩,仰拱距掌子面距离应控制在2倍洞径范围内,及时封闭成环,保证整体受力,减少收敛变形。(2)对监控量测资料分析不够及时,没有将量测结果及时应用于实际中,使得初期支护施工时未能及时进行参数的调整。(3)从施工的角度出发,该段设计为拱部大管棚配合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支护,施工中由于注浆

7、时压力不足,未能很好的固结拱顶围岩使其形成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法开挖施工,施工过程中上、中开挖断面初期支护工字钢落脚处地质条件较为松软。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随着围岩应力的释放以及变形的积累,初期支护极易产生下沉变形导致支护开裂。(4)在隧道开挖初期,由于施工经验的缺乏与不足,使得隧道进口段大断面的变形比较大。5、初期支护开裂治理措施初期支护整治原则采用”变形留够,加固围岩,刚柔结合,及时支护,限制变形,仰拱加强,提高二次衬砌刚度”的整治原则等。8(1)在初期支护变形比较严重的地段加打锚杆,同时将原设计锚

8、杆的长度由原来的3m加长到4.5m,使其穿过塑性区。因为较长的锚杆在围岩发生较小变形时就能迅速达到最大工作阻力,可以很好的控制变形的扩大,使围岩的承载能力得到迅速发挥。(2)由于隧道通过区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围岩自身不稳定,结构松散,所以建议采取注浆方法来进行加固处理。因为注浆后岩层的裂隙得到填充,岩层变形将大大减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