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docx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docx

ID:51886901

大小:182.16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3-18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docx_第1页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docx_第2页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docx_第3页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docx_第4页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XNGY-2013无棣信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第一章、下料工艺守则1.1总则1.1.1下料是产品制造的首道丁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造质量和原材料的合理使用,为保证下料工•艺质量特拟定本守则。1.1.2下料人员职责:Q)主耍受压元件及一般受压元件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或图纸耍求进行划线下料,并按照材料标记移植规定做好材料标记移植。(b)非受压元件按工艺流程、材料消耗定额卡规定的规格和材质进行划线下料。(c)凡图纸或工艺不全,材料不符合图纸耍求,代料需代用而无“材料代用通知”时不准划线下料。(d)划线经自检、专检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料。(b)清除

2、下料飞边、毛刺和飞溅物。非机械加T表面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中的C级规定。1.1.3下料场地及切割划线工具的耍求:Q)不锈钢、钛材、铝材下料均应铺有橡胶或其它软质材料,均不得与钢材混合。钛材、铝材的切割和坡口加T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厚度较大时也允许用火焰切割和等离子切割,此时应避免火花溅落在材料表而,且切割边缘和坡口丿应用机械方法加丁和去除污染层,见金屈光泽。复合板在机械切割时应将基层朝下,注意防止分层。加工后的坡口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毛刺和飞边等。不锈钢用等离子机械切割方法。用等离子下料或开孔的板材,如割后尚需焊接

3、,则要去除割口处的氧化物至显露金属光泽。严禁在不锈钢材料垛直接切割下料。(b)这儿种材料当采用机械切割时,下料前应将机械清理干净,为防止板材表面划伤,压脚上应包橡胶等软质材料。(c)划线、标记确定耍求:铝制容器:在原有确定标记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儿块,应有材料切割前完成标记移植。划线时应注意避免磕碰、划伤,不应在表而用划针划辅助线,必耍时用红蓝铅笔。不应在铝材的耐腐蚀而采用硬印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钛制容器:在钛材划线应尽量采用金属铅笔,只有在以后加工工序中能除的部分才允许打冲眼,钛钢复合层的划线应在基层钢板上进行,不应在钛材和钛钢复合板的耐腐蚀面采用硬印

4、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的表达方法,可采用不溶于水的不含金属颜料的无硫、无氯的墨水书写。钛材的非耐腐蚀面用硬印标志时,应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工具。卬记由圆滑的点线构成,使产生的残余应力尽量小。不锈钢制容器:对于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制容器,不得在防腐蚀面采用硬卬作为材料的确认标记,应采用无硫、无氯的墨水书写。低温容器不得在受压元件上刻划或敲打材料、焊工标记。1.2筒体下料筒体是产品的主要受压元件,必须严格按照GB150《压力容器》及其它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及图纸要求进行制造和验收。1.2.1绘制排版图:按产品总图和管口方位图及实际钢板规格绘制排版图。筒体

5、的中展长应以相对应的封头及连接件配作,其允差小T±2mm,纵环向焊接接头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Q)所有开孔尽量避开焊接接头,筒体纵向接头距开孔边缘2100mm,开孔开在环向焊接接头上尽量开在1/3直径左右,且避免开在环向接头边缘或太近处。若开孔必须通过环向焊接接头时,耍以开孔中心为圆心,1.5倍开孔直径为半径所包容的焊接接头进行100%超声波或射线检测。(b)卧式容器筒体的纵环焊接接头应尽量避开内件,其距离丿应350価,环焊接接头应尽量避开支座腹板,纵焊接接头应尽量位丁•上部140。夹角范围内°(c)同一筒节的纵向接头相互平行,且两纵向焊接接头最小弧

6、长按以下要求:(1)碳钢:纵向接头弧长的最小距离应$300mm;(2)铝及铝合金、不锈钢:纵向接头弧长的最小距离应^200mm;(3)5^20mm的不锈钢:纵向接头弧长的最小距离应^800mmo(d)容器的组对不宜采用十字焊接接头。单个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o相邻筒节A类接头焊缝屮心线外弧弧长以及封头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与相邻筒节A类接头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应大于钢材厚度的6s的3倍,且不小于lOOmmo(e)排版图中焊接接头代号表示方法:纵向接头为A,环向接头为B,接管、人孔与筒体的角焊缝接头为Do具它焊接接头按GB150中10.1.6条规定。1

7、.2.2筒体排版,排版图中应注明的内容:Q)排版图中栏冃表中应注明筒节号、筒节尺寸、炉批号或复验号、板坯尺寸、下料尺寸、公差尺寸、余料用途;(b)排版图屮应注明产品试板随首先施焊的筒节第一道纵向接头同时焊出。1.2.3筒体下料:Q)下料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排版图、图纸的耍求进行划线下料,依次划出实际用线、直边线、刨边线和50nini的检查线,(如图1-1)经自检、专检合格后沿刨边全长打岀洋冲眼,沿实际用料线和50mm检查线M500mm内打上洋冲眼,以便识别,洋冲眼的深度不得大于0.5mm,刨边余量以满足加工要求为宜。(b)按材料标记移植规定,逐张进行材料

8、标记移植,并用白漆框起。1.2.4产品试板:产品试板应在筒体余料中留出,其下料尺寸按下面要求:(如图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