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节选).doc

教学素材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节选).doc

ID:51904863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8

教学素材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节选).doc_第1页
教学素材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节选).doc_第2页
教学素材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节选).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素材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节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同(节选)杜 平1797年夏日的一天,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在读一篇记载有忽必列汗下令建造宫殿和御花园的游记时,在鸦片酊的作用下陷入沉睡。梦中诗人神游东方,一觉醒来灵感迸发,即兴创作了幻想诗作《忽必列汗》。诗歌中,蒙古草原上宏伟的宫殿、淙淙溪流、虚无缥缈的幻境等意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浓郁异国情调的东方景象。诗人把幻想化成一首不朽的诗篇,创造出了一种奇幻的气氛和旋律的美,这一创作轶事成了英国诗坛上关于想象创作的一桩美谈。其实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时期,东方文化已是文学家常常借用的素材,诗歌和小说中描述的东方形象并不鲜见。纵观各国文学,作品中都不乏

2、描写异域形象:法国作家福楼拜笔下的埃及舞女、英国作家R.吉卜林笔下的印度形象、康拉德笔下的非洲形象以及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形象等等不一而足。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上述一类形象,被称作异国(域)形象或他者形象,无论是用作陪衬还是扮演主角,他们都成了表现异国文化的语言符码,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还积淀成了形象所代表的文化的象征。这些凝聚着想象与记忆的形象不仅展示了异彩纷呈、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风情的各类文化形态,而且也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认知空间。异国形象创造有别于美学和修辞学意义上的人物形象塑造,它不再局限于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形象塑造,而上升为一个文化的形象塑

3、造,是一个文化表征(culturalreprensentation)的过程。不管是出于创造者纯粹的虚构或是真实的再现形象均包容了创造者对一个不同文化的总体认识和态度。再者,形象创造又代表着一个群体对另一国家、民族的文化观照,所以它集中体现了一个群体的认知特点,是一个文化对另一个文化的言说。具体而言作品中的形象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得以表述,异国情调、异域风土、故事情节、人物,甚至一种观念均可代表异国形象。形象展现了与本文化相异的他者文化的某些特性,同时也传递着本文化的信息。正是由于异国形象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对这一特殊类型的形象的认识便构成了比较文学研究一个

4、独特而重要的分支———文学形象学。但是,由于形象创造的同时涉及作为文化接受一方与影响发出的一方的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而考察形象创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对于认识异质文化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具有特殊启发意义。从对他者文化的阐释转向对自我的反思和确认,是当代形象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转向,这一研究范式的转换更加关注形象生成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界定,因而突显了形象创造者文化认同的在形象生成中的作用。本文正是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考察异国形象创造者的主体性作用的一个初步尝试。形象创造是文化认同的需要,异国形象创造是一个借助他者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对自我文化

5、身份加以确认的过程。这一立论应该说符合当代形象学研究范式转换的要求,表明了跨文化、跨种族的文学实践的内在逻辑性,“所有对自身身份依据进行思考的文学,甚至通过虚构作品来思考的文学,都传播了一个或多个他者的形象,以便进行自我结构和自我言说:对他者的思辨就变成了自我思辨”,并且这种自我思辨是以实现自我超越为终极追求。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提到的“自我”既可能是创造者个人,同时也可以指与“他者”相对应的群体。无论是作家或诗人在创造形象时,一般都以自我文化认同为前提来对异文化进行审视和改造。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角度来看,形象创造者是接受影响的一端,在与异文化相遇后,

6、把个人感受、经历和印象付诸笔墨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创造者的文化认同总会以一种显性的或隐性的方式释放影响而“书写”于形象之中。形象作为作家创造性活动的结晶,是创造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虽然主体性的表现有着多种渠道,但就形象创造而言,达成对自我文化认同/身份的确立是创造者主体性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的主要标志。文化认同亦称作文化身份(culturalidentity),它通常用于指某一特定的文化特有的、同时也是某一具体的民族与生俱来的特征,它是一个民族和个人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并且随时需要予以回答的问题,因为“认同问题关系到一个个体或族

7、群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确定自身身份的尺度。换言之,认同问题解决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的问题。有了这个自我确认的标准,人在环境、与世界相处时就有了确定的方位定向;与此相反,认同危机的表征则是失去了方位定向,不知道自己是谁,从而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如果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来看认同问题,文化认同所要回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哲学本体论(ontology)要回答的问题属于同一个范畴。从以上的陈述可以得出,文化身份在形象创造中为创造者设定了一种先在视域,而这种视域是创造者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的基点。 杜平:《异国形象创造与文化认

8、同》,《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