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群体接受.doc

案例分析群体接受.doc

ID:51908435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上传者:U-140596
案例分析群体接受.doc_第1页
案例分析群体接受.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群体接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群体接受群体接受是指一定时期里社会上的大多数成员都趋向于接受某些观念、某些内容、某些种类、某些形式的文学作品。群体接受是在一定社会心理和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推动下,在一定时代文学风尚、民族审美文化积淀与艺术惯例的影响下形成的。和个体接受相比,群体接受具有公共性和沟通性等特点。因此,文学文本意义的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也必须考虑到群体接受的因素。例如,美籍华人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第一人称的叙述通常会受到时间、空间和叙述角度等方面的限制,因此,谭恩美有时也根据需要转换叙述人称。比如小说中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把读者称为“你”,表现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倾向,极大地缩小了读者与叙述者及其讲述的故事之间的距离。有时她仅以女儿为视点人物会受到自身活动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女儿们不能亲眼目睹的情景,谭恩美安排母亲作为叙述者,使得叙述更为自然、妥帖。母亲们的叙述向西方读者提供了一个阐明异文化的机会,如旧中国妻妾相处的情形,童养媳的遭遇以及割肉救母的奇异和怪诞等。谭恩美在小说中刻意处理了女儿和母亲的对话,母亲们说着不十分标准的英语,但她们在讲述故事时却使用了非常流畅的英语。由于叙述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使得这些故事产生了非常逼真的效果,谭恩美也通过这种方式取信了她的读者,使他们视她为一个对中国文化具有知识的局外人,一个对如何处理带有东方色彩的作品并不陌生的向导。当母亲对女儿解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如生肖、阴阳、五行等,我们大可以认为作者在借机迎合读者特别是西方读者对东方神话般的想象,将中国当作一个“客体”或“他者”来书写。“你们”“我们”等来指称不同的群体。如下面这一段话:很快我就明白了。她们害怕了。在我身上,她们看到了她们自己的女儿,同样地无知,同样地无视于她们带到美国来的所有的真理和希望。她们看到女儿在自己的母亲讲中国话时感到不耐烦,在她们用蹩脚的英语解释某些事情时认为她们脑子有问题。她们知道喜和福对她们的女儿而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对这些封闭的美国出生的头脑中“喜福”不成为一个词,它根本就不存在。她们知道女儿在孙辈出世时不会有任何希望一代代传下去。 ----贾琳琳:《叙事的魅力——浅析美籍华人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载《名作欣赏》2004年第12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