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的收尾艺术

浅谈语文课的收尾艺术

ID:5199131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6

浅谈语文课的收尾艺术_第1页
浅谈语文课的收尾艺术_第2页
浅谈语文课的收尾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的收尾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的收尾艺术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少不了漂亮的收尾,实践告诉我们,一节40分钟的课里,学生的注意力是波浪形的,最初的1-2分钟不稳定,下课前5-10分钟又开始分散。一位优秀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一定要让学生稳定下来,以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那么这节语文课就该有个漂亮的结尾。下面笔者结合经验谈谈语文课的收尾艺术。一、结合实际,感染熏陶结合实际,它能让人深思,让人惊醒,让人振奋。如在《祝福》的教学中,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以一段饱含深情独白来感染、熏陶学生,作为该课的收尾。“

2、祥林嫂在风雪交加、在阵阵鞭炮炸响、在鲁镇人们的声声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她的死就如树上的一片落叶飘下,就像路边一棵枯死的野草,无人问津。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死揭露吃人的封建社会。对祥林嫂而言,她的死又是幸福的,因为她活着的时候连块真正名字都没有,在自己家里、在鲁四老爷的家里、在柳妈的眼里、在鲁镇人们的心目中……到处都是痛苦的,我想她的死是一种摆脱,一种幸福!而我们呢?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在家是块“宝”,在学校是根苗,走出社会是人才,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老师在这里以饱满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对文章的

3、中心作了点明,并启迪学生,真可谓是教之以理,晓之以情,耐人寻味。二、音乐熏陶,加深理解音乐使人赏心悦目,陶冶人的性情,语文课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音乐来收尾会妙不可言。如上沈从文的《边城(节选)》一课结束时,老师就作了这样的总结:“沈从文在这里以优美清新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在风光秀丽的湘西,天宝、傩送两兄弟与美丽纯洁的翠翠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读起来令人动容。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童安格是怎样理解和歌唱爱情的。”这时多媒体里响起了童安格演唱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的歌声:“……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首主题歌,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

4、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既然曾经爱过又何必真正拥有你,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你一定会离去,但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歌声能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爱情的理解,强化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记忆。三、延续课文,激活思维语文老师在结课时若能节外生枝,设疑问题,让学生续写原文,定能够出奇制胜。如《项链》一课,当把该课的课标任务都完成之后准备下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外拓展:“美丽动人的马蒂尔德为了一夜的虚荣付出了惨重的人生代价,但当她经过十年的艰辛劳动偿还所有债务偶然知道先前的那一串项链是假的之后,结果是怎样的?

5、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原文写一篇续文,看谁想象最丰富又特别合理。”四、承上启下,巧妙过渡语文课一节课与一节课内容的过渡非常重要,不管是一篇课文的不同课时,还是由一篇课文到另一篇课文的过渡,都要非常讲究,不同课时之间的结束语一定要相互勾连,自然得体,浑然天成。如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将结束时,老师说了一段承上启下的话作为开启下一节课的准备:”拥有八十万军队的林教头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人,但在以高球为首的黑暗势力的迫害下,逼上梁山,走上一条官逼民反的道路,令人深思。而选取中国古代另一部名著的《失街亭》,

6、该文又给我们展现了马谡一个怎样的形象?该文的故事情节又如何呢?传说中聪明绝顶的诸葛亮又如何挥泪斩马谡的?《三国演义》又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同学们课后先认真地看一看。下课!”这样的语文结束既总结了该节课的内容,又开起了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真可谓一箭双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