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讲解》PPT课件.ppt

《文言句式讲解》PPT课件.ppt

ID:52087955

大小:1.30 MB

页数:66页

时间:2020-03-31

《文言句式讲解》PPT课件.ppt_第1页
《文言句式讲解》PPT课件.ppt_第2页
《文言句式讲解》PPT课件.ppt_第3页
《文言句式讲解》PPT课件.ppt_第4页
《文言句式讲解》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句式讲解》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特殊句2、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另有固定句式。教学目标:判断各种倒装的类型,并能准确翻译出来。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1)、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3)、定语后置4)、主谓倒装(一)、宾语前置(动宾倒装)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曷、胡、恶、焉、孰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1)、“大王来何操?”(2)、彼且奚适也?(3)、彼且恶乎待哉(4)、夫晋,何厌之有?(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6)、“臆!微斯人吾谁与归?”(7)、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8)、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介宾倒装)(9)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10)、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提示: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

3、,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古之人不余欺也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弗”、“非”“否”“无”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貫女,莫我肯顾。(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3)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天大寒,

4、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示例:(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不知句读,不解惑用“唯(惟)……是……”提宾(唯利是图、惟命是从)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宋何罪之有?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陈言之务去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练习(06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选A,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

5、动词宾语前置。)(二)、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1.介词省略的状语后置。2.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a.“于”b.“以”c.“乎”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于蓝取之,于蓝青以孝悌之义申之a.“于”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b.“以”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促织》:“覆之以掌”“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c.“乎”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

7、“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3)马之千里者。(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5)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6)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以“之”或“者”作标志。(三)、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形容词中心词+数量词(定语)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宾语前置:句读(名词,

8、作宾语)之不知(动词),惑之不解。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名词,中心词)之利(形容词),筋骨之强。⑴甚矣,汝之不惠!(2)快哉此风!(《风赋》)(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