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doc

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doc

ID:52214958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5

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doc_第4页
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职教育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总体形势及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就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方面在政府所起的作用、中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及导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技能大赛对中职教育的促进及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析。关键词:中职教育高素质劳动者培养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可以说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其意义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普及化的使命,使之成为国民素质教育中有别于基础教育之外的另类基础教育。中职教育培养的主体是专门型、应用型的“技工型”人才,其

2、专业性突出,他们的先发优势就在于职业技能熟练,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进入岗位有"技术强,上手快"的特点,能随岗解决岗内一般技术故障,有帮带初级技术人员的能力和岗位技术应急的处理能力。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在崛起,正在向工业化迈进,这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的来源主要靠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党中央、

3、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强劲需求,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这些都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国家资助中职生的新政策,推动中职教育顺利完成了连续第三年的扩招。全国中职学校首次招进800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万人,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持平。2008年4月的中职招生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今年中职学校要招820万人,以继续巩固和扩大中职教育的招生规模,困扰中职教育多年的“招生难”问题正逐步解决。但是也应该看到,从2006年全国

4、拥有14693所中职学校的整体看,本来在结构、质量、特色、效益等方面就存在不少问题,加上持续大扩招,势必出现生均资源占有量的直线下降。因此,中职扩招后的质量保证离不开政府的责任。欣喜的是,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均切实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为中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比如上海市的中职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上海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战略重点,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06年起,上海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中职教育的比例由22%提高到30%,至2010年将达34%。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研究今后五年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准

5、备支持一批办学思想正确、办学水平高、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带动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形成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二、中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一,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职业学校要想方设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其评价标准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企业才是职业教育服务的最根本目标。据《中国教育报》报到,北京市交通学校正是从落实“以服务为宗旨,

6、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入手,走出了一条成功职业教育改革之路。首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不仅提出数量要求,更提出了质量要求。为此,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学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首都交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首先,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提出了为交通行业培养“知识型的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推进学历教育课程与企业职业培训课程相互融通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提出把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课程改造成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模块教学为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实现由“层次教育”向“类别教育”的转变,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紧紧围绕学生的“德”、“能”、“

7、知”三个方面有机地进行。再其次,与优秀企业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坚持把追求专业对口、高就业率以及毕业生高待遇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第二,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在专业设置上要适应市场需求,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特点,而不是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