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壳物质循环练案课件.ppt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壳物质循环练案课件.ppt

ID:52252048

大小:34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4-03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壳物质循环练案课件.ppt_第1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壳物质循环练案课件.ppt_第2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壳物质循环练案课件.ppt_第3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壳物质循环练案课件.ppt_第4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壳物质循环练案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地壳物质循环练案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练案10地壳物质循环本练案共13小题,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图1.2-5-7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1.B(材料中告知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丁为岩浆。)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A.①②③B.

2、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A(依据材料中信息可判断其形成过程为: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如此形状。)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图1.2-5-8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读图,回答3—4题。3.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①地壳物质循环②碳循环③水循环④氮循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B(黄土桥是两个陷穴之间由于地下水流的串通,并不断扩大其间的地下通道,残留在两陷穴间顶部的土体呈现桥

3、形,故称黄土桥,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溶蚀桥是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桥是海水侵蚀的结果;风蚀桥和风力侵蚀有关。)4.C(喀斯特溶蚀桥是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是碳酸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故其形成与地壳物质循环、碳循环、水循环均有关。)如图1.2-5-9: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5—6题。5.①、③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为()A.流水沉积固结、风力沉积固结B.化学沉积固结、流水沉积固结C.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凝固D.风力沉积固结、流水沉积固结5—6.BB(石灰岩和

4、页岩都是沉积岩,其中石灰岩是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到海洋中与海水中丰富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即是经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②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图1.2-5-10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其中b类岩石形成于地下,c类岩石形成于地表。读图,回答7—8题。6.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①高压②石灰岩分布③岩浆活动④风化侵蚀作用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7.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a为沉积岩B.c为侵入岩C.d为岩浆岩D.e为变质岩8.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C.⑤为外力作用D.⑥为变质作用7—8.D

5、A(本题组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根据沉积物的位置可先判断出d为沉积岩,进而判断出e为变质岩,最后判断出a、b、c分别是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可判断出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上升冷凝作用、隆起、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在公元1719年—1721年间,曾先后喷发数次。据《宁古塔记略》中记载:“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水荡周围三十里,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为黑石、硫黄之类。终年不断,热气迫人三十余里。”读图1.2-5-1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9—11题。9.

6、形成“黑石”的物质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10.飞出的“黑石”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侵入岩D.岩浆岩—喷出岩11.下列有关岩石形成和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B.甲类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类岩石C.乙类岩石可以在地壳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D.丙类岩石经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9—11.BDC(本题组以五大连池火山形成为切入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第9、10题,“黑石”是火山喷发物,是岩浆喷发冷却形成的,为岩浆岩—喷出岩。地球内部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中的软流

7、层。第11题,图中甲类岩石属于岩浆岩—侵入岩,丙类岩石属于岩浆岩—喷出岩,乙类岩石属于沉积岩,故A、D两项错误;甲类岩石在高温高压下会变质形成变质岩,而乙为变质岩,故B项错误。)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图1.2-5-1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3)C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________活动和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