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沙门菌属.ppt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ppt

ID:52270914

大小:2.4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4-03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ppt_第1页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ppt_第2页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ppt_第3页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ppt_第4页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第三节沙门菌属(Salmonella)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有周鞭毛,多数菌株有菌毛一、生物学形状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菌落与志贺菌菌落相似SS平板--无色菌落,产H2S菌株,菌落中心呈黑色Mac平板--无色菌落EMB平板--无色菌落XLD培养基—红色或中央为黑色的菌落一、生物学形状沙门菌菌落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MAC)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SS)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血平板)生化反应1.氧化酶-,O/FF型2.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产

2、气(伤寒沙门菌外)3.动力H2S气体沙+++志---4.KIA和MIU5.其他:如赖氨酸脱羧、鸟氨酸脱羧:+一、生物学形状伤寒沙门菌KIA(KA-+)MIU(+--)沙门菌IMViC试验(-+--)抗原结构菌体抗原O:耐热;分群依据;刺激机体产生IgM;由数个成分组成(伤寒沙门菌和副甲、肖氏沙门菌有交叉的抗原成分。如12抗原)鞭毛抗原H:成分为蛋白质;分型依据;分第1相和第2相(第1相特异性高);刺激机体产生IgG一、生物学形状沙门诊断血清的使用一、原则:二、步骤:定A-F群:以A-F-O多价血清确定是否在A-F六个O群内定具体群:O2、O4、O9等定H

3、抗原第一相:Ha、Hb、Hc等定H抗原第二相:H1、H2、H3等注意事项沙门菌生化反应符合,而与A-F-O多价不凝的原因及处理:1.有Vi抗原和K抗原存在(Vi血清凝集;加热破坏)2.Vi血清凝集为-(A-F以外的沙门菌;新种;抗原变异;非沙门菌等)能与A-F-O多价血清凝集,但生化反应不典型:交叉凝集;生化反应不典型酸性多糖聚合体,不耐热。常见于新分离的伤寒、丙型副伤寒沙门菌Vi抗原抗吞噬、抗体、补体,与毒力有关;能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凝集;可进行噬菌体分型(标准的Vi噬菌体有33型)。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测定Vi抗

4、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作用本质Vi抗原抗原变异S-R变异H-O变异位相变异V-W变异耐药性变异1、致病物质:二、临床意义侵袭力:Vi-Ag、菌毛内毒素肠毒素2、所致疾病:伤寒、副伤寒----肠热症菌血症(或败血症)胃肠炎(食物中毒)(无症状带菌者)胆囊-----肠道-------粪排菌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肾-----尿肝脾-----肿大骨髓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伤寒沙门和甲型副伤寒杆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小肠上部粘膜肠系膜淋巴结固有层淋巴结进入血液再次进入血液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加强饮食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发现并及时隔离病人接

5、种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三、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根据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发病第1~2周:血液※发病第2~3周:粪便、尿液※肠热症全程:骨髓沙门菌检验程序、肠热症不同标本细菌培养情况阳性检除率发病周数10090807060504030201012345678血标本粪便标本尿标本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用途: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肥达试验的结果判断考虑正常人群

6、抗体水平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O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H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O高H高肠热症可能性大O低H低排除O高H低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O低H高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其他肠热症病人血清抗体出现情况10090807060504030201012345678阳性检出率发病周数肥达反应(Widaltest)O凝集(1:20~1:1280,效价1:80)H凝集(1:20~1:1280,效价1:320)带菌者检查从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血清中检出Vi抗体,效价≥1:10沙门菌鉴定依据1、形态2、肠道选择平板上无色半透明

7、菌落3、生化反应:KIA(KA-+)MIU(+--)4、血清学诊断与A-F多价O诊断血清和相应O因子血清、H因子血清凝集注意Vi抗原的存在;注意抗原结构相同的菌株,应加做生化反应进行鉴别沙门菌血清学鉴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