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属变形杆菌.ppt

沙门菌属变形杆菌.ppt

ID:56220461

大小:1.01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6-03

沙门菌属变形杆菌.ppt_第1页
沙门菌属变形杆菌.ppt_第2页
沙门菌属变形杆菌.ppt_第3页
沙门菌属变形杆菌.ppt_第4页
沙门菌属变形杆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沙门菌属变形杆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沙门菌属沙门菌属是一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菌。沙门菌属分为肠道沙门菌和邦戈沙门菌两个种。肠道沙门菌又分为6个亚种。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G-短杆菌、无芽胞、有菌毛、周鞭毛生物学性状二、培养特性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半透明、光滑、边缘整齐的S型菌落;在SS平板上形成较小、黑色菌落。生物学性状三、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除外)、IMViC试验-+-+,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产硫化氢,不分解尿素。生物学性状四、抗原构造及分组:1.有O、H抗原,少数菌种有Vi

2、抗原。2.共42组,引起人类疾病的为A~F组。3.沙门菌H抗原有两组,第Ⅰ组为特异相;第Ⅱ组为非特异相双相菌、单相菌4.Vi抗原:①与毒力有关(强毒株)②影响O抗原凝集③抗原性强生物学性状五、变异性S-R变异H-O变异V-W变异六、抵抗力沙门菌对热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剂较敏感。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1.侵袭力:菌毛、Vi因子2.内毒素:由沙门菌裂解后释放,发挥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3.肠毒素:致病性与免疫性二、所致疾病:1.肠热症(伤寒或副伤寒)2.胃肠炎型(食物中毒)3.败血症4.无症状带菌者致病性与免疫性三、致病机理1.肠热症(见图1

3、8-5)2.肠炎型(食物中毒):最常见沙门菌感染,以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多见。3.败血症: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以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为多见。4.无症状带菌者致病性与免疫性四、免疫性患肠热症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很少再感染。食物中毒的恢复与肠道局部产生SIgA有关。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病程取不同标本肠热症第1、2周取外周血,第2、3周取粪便、尿液,全程可取骨髓分离培养细菌。标本:粪便或肛拭、血液(骨髓)、尿液(体液)和可疑食物。2.检验程序:见图18-6微生物学检验3.检验方法

4、与鉴定:①分离培养:直接分离培养、增菌培养培养基:肠道细菌鉴别培养基(MAC等)、选择培养基(SS等)和强选择培养基。②鉴定和分型:初步鉴定: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接种硝酸盐、KIA、IMViC、MIU培养基最后鉴定:血清学试验(沙门菌O抗原多价血清凝集)微生物学检验③血清学诊断:主要用于肠热症的辅助诊断常用方法为肥达试验a.诊断意义: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或副伤寒的沙门菌H凝集效价≥1:80有诊断意义b.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比初次效价≥4倍有诊断意义c.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d

5、.其他微生物学检验④伤寒带菌者的检出a.分离病原菌b.血清学试验检测可疑者Vi抗体效价耐药性沙门菌常出现对氯霉素、链霉素、呋喃类、磺胺类、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耐药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共性:不发酵乳糖、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为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G-杆菌、无芽胞、有菌毛、周鞭毛。摩根菌属部分菌株不形成鞭毛。生物学性状二、培养特性在营养琼脂和血平板上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呈迁徙生长。生物学性状三、生化反应共性:符合肠道杆菌基本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苯丙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

6、变形杆菌属共同生化反应为脲酶、苯丙氨酸脱羧酶阳性(见表18-8,18-9,18-10)。生物学性状四、抗原构造三个菌属主要抗原有O、H、K三类抗原特殊抗原:OX19、OX2、OXK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可发生交叉反应,此试验可辅助诊断立克次病,即外斐试验。致病性1.变形杆菌属:普通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尿路感染、菌血症;烧伤、创伤和呼吸道等多种感染,是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还可引起食物中毒、胃肠炎等。2.普罗威登斯菌属:引起尿路感染、伤口感染、菌血症等医院感染。3.摩根菌属:医院性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及腹泻等。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不同

7、疾病采集不同标本,如中段尿、脓液及分泌物、婴幼儿粪便、可疑食物。2.检验程序:见图18-2微生物学检验3.检验方法与鉴定①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查见革兰阴性杆菌②分离培养培养基:血琼脂、MAC或SS等平板。变形杆菌在血琼脂上呈迁徙生长。③初步鉴定:可疑菌落接种KIA、MIU及苯丙氨酸琼脂作初筛试验。④最后鉴定⑤食物中毒的检验耐药性变形杆菌对磺胺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和四环素等敏感率较低,容易产生耐药。对喹诺酮类、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敏感率较高,但须对奇异变形杆菌进行ESBLs监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