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病毒-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ppt

医学病毒-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ppt

ID:52295830

大小:2.0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4

医学病毒-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ppt_第1页
医学病毒-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ppt_第2页
医学病毒-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ppt_第3页
医学病毒-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ppt_第4页
医学病毒-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病毒-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医学病毒病毒(virus)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性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特性1体积微小,可以通过除菌滤器,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2结构简单: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类型(DNA或RNA)3专性寄生:病毒缺乏自身增殖所需的酶类和能量等物质,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4以复制方式繁殖子代病毒第一节粪病毒的形态与结构一.病毒的形态与特征病毒体的大小介于20-300nm。病毒体的形态各异,多数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为杆状、丝状、子弹状或砖块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多呈蝌蚪状。二.病毒的结构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核心(core)和衣壳(capsid)组成。有些病毒在核衣壳的外表面有一层包膜(

2、envelope)包裹(一)核心核心由病毒体的基因组DNA或RNA组成,带有病毒全部的遗传信息,决定病毒的感染、增殖及遗传变异等多种生物学特性。103-104,几个-数百个基因.(二)衣壳衣壳为包绕在病毒核心外的一层蛋白外壳,由一定数量的壳粒(capsomer,病毒的结构蛋白)组成。有3类对称型:①螺旋对称型,②2O面体立体对称型,③复合对称型(三)包膜包膜为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膜以出芽方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单位膜。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可失去感染性耐冷,不耐热对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及紫外线)、氧化消毒剂等敏感包膜病毒还对脂溶剂如乙醚、三氯甲

3、烷(氯仿)等敏感抗生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第二节病毒的增殖与培养一、病毒的增殖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繁殖的过程称为病毒复制。(一)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过程可人为划分为7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熟、释放,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或增殖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成熟(二)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1.病毒的异常增殖(1)顿挫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后因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体,使感染过程终止,被称为顿挫感染或流产感染。(2)缺陷病毒指基因组不完整而不能单独完成复制过程的病毒。2.干扰现象(interference)指2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增

4、殖的现象。二、病毒的人工培养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主要有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细胞培养第三节抗病毒免疫一、病毒的感染(一)病毒感染的来源1患者:潜伏期、发病期和恢复期患者均具有传染性2病毒携带者(重要的传染源)3被病毒感染的动物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媒介节肢动物)4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如血液、血制品)、生活用品(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1.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1垂直传播存在于母体的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2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2.感染途径1经呼吸道感染经空气、飞沫或气溶胶、痰、唾液等吸入

5、感染2经消化道感染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3经皮肤伤口感染昆虫叮咬、狂犬和鼠类咬伤的伤口感染4接触感染直接(如性行为)或间接接触(如在特定条件下直接进入机体)5血液经输血或血液制品、注射、器官移植等感染(三)病毒感染的类型1隐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但不出现临床症状者,又称亚临床感染2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机体出现症状者。又分为急性病毒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1)急性病毒感染(acuteviralinfection):也称为病原消灭型感染。(2)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viralinfection):此类感染中,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身携

6、带病毒,可出现临床症状,也可不出现临床症状.持续性病毒感染1慢性病毒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能完全清除,临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迁延不愈而长期带毒.慢性肝炎.2潜伏性病毒感染在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宿主组织或细胞中,但病毒不复制,也不出现临床症状。3慢发病毒感染又称为慢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多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症状.HIV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儿童感染麻疹病毒后,经过十几年的潜伏期,个别儿童会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麻疹病毒.(四)病毒的致病机制1.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效应机制2病毒可阻断细胞的核酸与蛋白合成,使细胞新陈代谢紊乱,

7、造成细胞病变或死亡3细胞溶酶体膜的通透性增高或被破坏,释放过多水解酶,引起细胞自溶4病毒的毒性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5病毒感染对细胞器包括细胞核、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的损伤,可使细胞出现混浊、肿胀、固缩等病理改变。(1)杀细胞效应: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成熟后,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毒,导致细胞裂解死亡(2)稳定状态感染(steady-stateinfection):某些有包膜的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后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不阻碍细胞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