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55-2017 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df

DB34∕T 2955-2017 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df

ID:52317199

大小:433.9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6

DB34∕T 2955-2017 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2955-2017 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2955-2017 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2955-2017 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2955-2017 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955-2017 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1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955—2017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Pathogendetectionandstandardizingcontroltechniqueofleafblightdiseaseon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文稿版次选择2017-09-15发布2017-10-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955—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

2、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有余跨越瓜蒌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潜山县植保站、凤台县植保植检站、凤台县农科所。本标准起草人:张立新、檀根甲、汪章勋、程有余、吴彩铃、徐劲峰、孙友武、胡学友。IDB34/T2955—2017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瓜蒌叶枯病的病原检测方法和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瓜蒌叶枯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

3、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DB34/T882食用栝楼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瓜蒌叶枯病LeafblightdiseaseonTrichosanthes由链格孢属的致病性菌株引起瓜蒌叶片枯萎的一种真菌性新病害,其田间症状及发生特点见附录B.1。3.2链格孢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引起该病害的病原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4病原检测方法4.1保湿培养采集田间瓜蒌疑似症状病叶,将其置于95~10

4、0%RH的高湿环境下25℃培养2~3d,观察病叶部位是否有霉状物出现,镜检霉状物是否有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并观察其形态。4.2形态学识别将约3~5mm的病叶组织经75%乙醇表面消毒、无菌水冲洗后,移到PDA培养基平板上25℃孵育3~5d,可获得真菌分离物。1DB34/T2955—2017链格孢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初期灰白色,后期逐渐变为黑褐色。在PCA培养基上生长5~7天后,可观察到菌丝中分布有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培养基成分及配制方法见附录A,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见附录B.2。4.3分子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链格孢菌丝体的

5、基因组DNA,利用PCR方法扩增待检测菌株的核糖体rDNA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4)、TEF和GAPDH基因,分别获得约570bp、280bp和618bp的单一片段。通过对扩增片段测序,获得待检测菌株的ITS、TEF和GAPDH基因序列,在NCBI网站经BLAST同源性搜索后,如与已知链格孢菌株的ITS、TEF和GAPDH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9~100%,可确定待检测菌株为链格孢。ITS、TEF和GAPDH基因的PCR扩增引物见附录C。5防治措施5.1农业防治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加强栽培和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和有机肥

6、,健壮瓜蒌植株。重病地应与葫芦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避免相邻田块种植棉花作物等。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参见NY/T496和DB34/T882。5.2化学防治5.2.1防治适期4月下旬~5月中旬苗期和6月下旬~7月中上旬幼果生长期为防治适期。5.2.2施药方法发病初期重点防治,发现早期病株,及时将病残体清理出瓜园深埋烧毁外,还要抢晴天喷药防治。适时用药:——第一次在4~5月份,当病叶率不超过1%时用药;——第二次在6月下旬~7月中旬,当病叶率近3%时用药,间隔10d左右再次用药。可用25%的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

7、剂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隔周喷1次,轮换用药品种,连喷2~3次。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2DB34/T2955—2017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培养基种类和配制流程表A.1适宜链格孢菌生长的培养基种类和配制流程培养基名称用途培养基成分配制方法马铃薯去皮后,称取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置于容器中,马铃薯200g,然后加入蒸馏水1000mL,加热煮沸20min,经双层纱布过分离和培养链葡萄糖20g,PDA滤后补足蒸馏水,再依次加入葡萄糖2

8、0g,待其溶解后,再格孢菌琼脂20g,加入琼脂20g煮溶并补足蒸馏水,最后分装于250mL三蒸馏水1000mL。角瓶中灭菌即可。马铃薯去皮后,称取马铃薯和胡萝卜各100g,然后将马铃马铃薯100g,薯和胡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