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研究

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研究

ID:5232711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研究_第1页
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研究_第2页
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研究_第3页
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结合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与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150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600例产妇的血尿、蛋白尿与血肌酐异常,确诊为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90例。对该600例产妇的相关资料与新生儿体质量及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做好调查记录。结果: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0.6%,90例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产妇的尿素氮、尿酸、血肌酐、妊娠年龄与高血压发病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妇,新生儿体质量评分更低。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为产妇年

2、龄、血压与既往高血压病史,主要病因为高血压与先兆子痫。因其病情严重,对新生儿影响较大,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关键词: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3-014急性肾损伤(AKI)是产妇合并症之一,严重危及母婴安全,所以应该结合诊断标准进行及时诊断与治疗,并且分析其病因与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减少合并症的发生率[1]。本文通过对自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15000例分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选择600例疑似产妇,其中确诊为妊娠合并AKI产妇90例,比对其相关资料,分析

3、危险因素与病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筛选出的600例疑似妊娠合并AKI产妇进行诊断,采2005年急性肾损伤网络专家组制定的AKI诊断标准:48h内迅速出现肾功能减退,血肌酐≥26.4μmol/L,或与基础值相比升高50%,尿量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注:孕妇年龄与妊娠周期为t值,其余为X2值。妊娠合并AKI组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与尿酸等水平高于非AKI组,对新生儿体质量进行Apgar评分,1分与5分明显低于非AKI组。妊娠合并AKI的主要病因为先兆子痫与高血压,还包括胎盘早剥、血容量不足等其他诱因。进行治疗后,87例产妇病情有所好转,尿量增多,肾

4、功能等相关监测指标恢复正常,2例治疗无效死亡,1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3讨论4妊娠合并AKI对产妇与新生儿体质量有着严重威胁,它是由多种病因所致,而如果诊断与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产妇与新生儿死亡。本组调查研究中,妊娠合并AKI的发生率为0.6%,同于其他文献相比较高,这是因为病例资料选取时,将血肌酐高于基础数值50%的产妇也列为AKI患者,以及有些患者因为进行转院治而未得到及时诊治[3]。妊娠合并AKI主要发病于妊娠期与产后,妊娠期中的早期常因感染性流产与妊娠剧烈呕吐所致,而晚期的病因主要有先兆子痫与高血压,以及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综合来看,妊娠合并AKI的病因往往

5、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存在的。而妊娠合并AKI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产妇年龄与有无高血压病史,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临床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AKI的发病率。综上,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是因病情严重,对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有着严重威胁,所以在完善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同时,还要根据发病危险因素与诱因进行临床干预,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确保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并提高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黄华桑,吴建平,余鹏程.22例产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53-55[2]朱君玲,王艳秋.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J]

6、.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119-121,1244[3]赖利平.妊娠合并肾绞痛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21):92-9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