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

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

ID:5233938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6

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设计  摘要:文章从评析吴永才老师的一节高三化学复习课《离子反应》谈起,阐述了高三化学课堂教学“基于内容和学情”的创新教学设计,为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建议。关键词:离子反应;高三复习;创新设计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38-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16“离子反应”是历年化学高考命题的重要热点,其题型设置稳定、难度要求稳定、考点选择稳定、呈现形式稳定,一直是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最近有幸观摩了一堂由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

2、吴永才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一课,对高三教学中如何进行“基于内容和学情的复习教学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9吴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一课是一节“看起来很美”的课,但许多经过精心包装的高三复习课就止步于“看起来很美”这个层次,未能像吴老师一样走向“学起来很实”、“用起来很妙”的境界。“看起来很美”的课所突破的大多是技术层面的禁锢,昭示的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和融配合,但教学,尤其是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并非是学生如何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为学生学力的增加而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1],高三化学教学亦是如

3、此,吴老师的这堂高三化学复习课让受众触摸到了一个“通体透明、形神兼备”的化学学科。它提升了教师的思维品质,更发展了学生的智能、情意和学力。本节课基于内容和学情分析,有以下三点创新:一、板块设计上的创新传统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往往通过“习题训练纠错式”展开,常常由习题开始,也在习题中结束。由于复习课所学知识没有新课教学时的陌生感,学生也就失去了继续探究的欲望,高三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变成了一种矫正、一种定位、一种强化,学生对课堂复习没有了新的期待,教师也对复习教学没有了新的教学创造和创意,“沉闷”似乎成为了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普遍的通病,而吴永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完全不一样

4、的高三化学复习课,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激情课堂。同样传统的教学主题《离子反应》,却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在教学板块上,吴老师巧妙借用学生熟知的电视栏目。设置了“开心辞典”、“头脑风暴”、“探索反思”等栏目。如:【开心辞典】[其中Q代表question(问题)]9Q1:工业上由氯化钠可制备哪些化学物质?(传统化学工业的意义)Q2:反应①的类型是什么?(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判断)Q3:反应②是不是离子反应?(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离子环境的理解)Q4:反应③是不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回眸)Q5:反应③是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有先后顺序吗?为什

5、么?(离子反应的方向性问题)吴老师的复习课教学设计,由学生最熟知的工业上氯化钠可以生产的产品出发,从反应类型的判断引入离子反应讨论的由头,自然贴切而又富有思考性,由侯氏制碱工艺讨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和反应进行的方向问题,既过渡自然又为后续活动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程式的需要,更是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样在“头脑风暴”环节中,设置了“硫酸亚铁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三者发生离子反应的活动探讨”: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离子反应,看到平常学习中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激发了头脑风暴。本节课在复习离子反应内容时和常态课最大的不同是:学

6、生解题的能力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而是教学智慧的必然结果。9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科知识的传递是必要的,但那只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也应该是在基础年级新授课阶段完成,通过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更多地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离子反应(如物质拆分情况、守恒情况、符号表达情况等),而高三复习课上则要站高一阶,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问题——看反应的本质是否正确?从这个意义上来,高三化学复习课上的知识传递是为另一个更高目标“智慧生发”服务的,以智慧交换智慧、以智慧唤醒智慧、以智慧启迪智慧。板块设计上的创新,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展现了全

7、新的魅力。二、教学视域上的创新9“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不仅仅是生存哲学,也是一种教学哲学。教师教学视域的开阔与否,直接影响着一批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价值取向。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我们对课堂的认知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现在教学评价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教学成功不成功不要看教师教得如何,而应看学生学得如何。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一个有趣的教学悖论,教师的成功和学生的收获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互相依存的。任何的一个成功的化学课堂,没有教师的“成功”何来学生的“成功”?教师教学视域的准确定位,是一个教师能够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高三化学复习课中,老师常常紧扣考纲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