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

ID:5244778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6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_第1页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_第2页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_第3页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_第4页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措施探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无法预报,破坏严重的特点,因而在工程中尽可能的减小震害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以及世界各地区的地震频发,更是让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进一步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能够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发生时的经济损失。但是,如何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提高抗震能力呢,需要我们来共同探讨制定相关的抗震措施。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结构侧移大小,如果结构

2、变形能力不足以抵御地震输入能量对结构变形的要求,则会发生倒塌。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注意的一些抗震措施。关键词:抗震措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建筑结构的主要隔震措施8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我们通常是对地基进行特殊处理,设置抗震装置,对建筑的上部结进行防震设计,在这里,我们对建筑设计中抗震的基本类型、主要措施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行研究,这几种措施通常是混合使用的,但是我们结合地震构造特点及建筑物本身结构,会有侧重的在关键部位设置隔震层,依据隔震层的位置不同我们

3、把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分为以下几种。1.1建筑物地基采用特殊材料隔震建筑物基础隔震,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进行特殊处理,削弱地震时的地震波,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传统上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交替铺上粘土、砂子,直接设置粘土或砂子垫层。在中国建筑史上,曾经有人以糯米为原材料,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设置垫层,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沥青为原料研究出一种特殊材料,以此设置隔震层效果更好。1.2建筑物基础设置隔震装置减震这一种隔震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建筑之间设置特

4、殊装置,减少地震向上传递,最高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传递能量的2/3,但是,这种措施的缺陷是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因为在高层建筑设置这种装置会延长建筑结构自身的自振周期,起不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害的目的。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摩擦滑移隔震、粘弹性隔震等几种,设置的装置有橡胶垫、混合隔震装置等。通过在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其中隔震支座能够安定持续地支撑建筑物重量,并且具有适当弹性恢复力,吸收地震输入能量。81.3建筑物层间隔震措施层间隔震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旧房改建,在施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与建筑物基础部分设置

5、隔震装置的办法相比,层间隔震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减震的效果可以达到0.2~0.3的范围。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设置在建筑结构各层间隔的减震装置吸收或者削弱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设置的装置基本与基础隔震的相同。这也就是通过引入隔震装置来延长结构的周期,避开地震能量相对集中的频段,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并利用耗能装置来抑制结构的位移。1.4建筑物结构悬挂隔震悬挂隔震是将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个结构悬挂起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悬挂结构,这样,当地震来临时,地震的能量不会传递给悬挂起来的结构,从而达到减小地震损害的目

6、的。这种隔震方式最常见于大型钢结构,大型钢结构总是采用钢结构悬挂体系,以此隔震。大型钢结构一般分为主框架和子框架,在悬挂体系中,子框架通过索链或者吊杆悬挂于主框架上,当地震来临时,主框架会随着地壳运动发生摇摆,但是,子框架和主框架之间是能够活动的索链和吊杆,地震的能量到达这个部位的时候就会削弱,不至于传递到子结构产生惯性力。1.5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8地震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引起的,与地质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建筑物选址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条件,分析当地地震的震向,让建筑物的走向与地震震向垂直,尽量避免两个

7、走向平行。从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地震震向平行的建筑物的倒塌率更高,与之相反,与地震震向垂直的建筑物就不太容易倒塌。研究发现,与地震震向平行的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随地震波运动的幅度更大,因此更容易倒塌。我们在建筑设计中有关抗震都是坚持了小震不塌、大震能修的原则,虽然设计方面在抗震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在地震中因为建筑结构方面的问题而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也是建筑物修建不容忽视的一面。2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增加,利用结

8、构空间作用,又发展了框架,简体结构、简中简结构、多简结构和巨型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侧移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采用结构体系有着8密切关系。不同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层数、高度和功能的建筑。在高层结构设计中,水平力是控制的因素,在地震区水平力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决定因素。剪力墙结构刚度大、周期短、地震作用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