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doc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doc

ID:52464901

大小:1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1页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2页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3页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4页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专业发展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来分享这次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收获。这次在华东师大长达一个月的学习,可以说让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专家教授们的观点,那些最前沿的理念时时冲击着我,那么些思想的火花慢慢地点燃了我,毫不夸张地说,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思想的蜕变。这次学习,我最大的感受是人要有价值感。其实,四十几岁的我,潜意识里喜欢安稳,是拒绝改变的。在第一次小组活动时,我曾跟教授提出过一个问题,每次出去学习时热血沸腾,可是回到家,温度就慢慢降低,一个星期,一个月过去,完全回到了原点。记录那些思想火花的笔记本也被束之高阁。周教授的一句话深

2、深地刺痛了我,也唤配了我:“徐老师,你的心已经老了哟。”后来,教授传授给我养生的秘决,应该说是延缓衰老的秘决,是什么呢?价值感。教授只比我小一岁,但朝气蓬勃,他的孩子上小学六年级,人家博士结婚迟。他开玩笑说,他现在还可以生二胎呢,他的事业也才刚刚起步,正值上千期,是呀,这种状态的他正不断地创造价值,而价值感又让他的心无比年轻,相差一岁,但我们好像是两个年代的人。他说到价值感延缓衰老时,还举了四人帮的例子,当四人帮垮台后,他们相继生病,相继去世。老师们,为了延缓衰老,我们要活出自己的价值。刚才讲了我最大的感受,下面讲一讲我的收获,这也是我今天汇报的主题——《基于学生立场的

3、教师专业发展》。什么是学生立场?简单点说,就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站在学生的立场,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如果教师没有学生立场,只顾着按照我们预先选定的教学内容,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式教学,可能就会出来这样的情况:学生虽然人坐在教室里,但是他的心并没有跟着教学内容转,这样的教学可能就是低效的。其实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在关注学生立场。记得我有一次在讲作文《二十年后再相会》时,自己花了很大的气力讲了一整节课,然后让学生去写。结果写了大半节课,有一个学生却只写了两句话。我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说不是,我又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不会写。不会写怎么办呢?

4、没办法,我把问题抛给学生,有一个学生出了主意:“我们可以把二十年后相会的场景演一演,同学们演的时候自然有语言,动作,神态等,他就会写了。”是呀,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他能站在同伴的立场考虑他的需要。于是,我顺应学生的需要,让他们表演。孩子们既当导演,又当演员,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后来,那个孩子有话写了,其它同学写的文章也特别具体,特别精彩。现在想起来,是那个差生帮了我,他帮我真正了解了学生了立场,实施了成功的作文教学。我相信,我们所有的老师,不管是语文数学老师,还是体育音乐美术老师等,只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坚守学生立场,把“教师的教”对接于“学生的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

5、会实现真正的高效。一、拥有“学生立场”51、学生立场——要指向学生真实的基础在这次学习中,有多位教授谈到: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真实基础”,教师不能为了展示环节的完整性,而片面地设计学法,要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也曾说过“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实际”。这和新课标强调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好相吻合。怎样指向学生真实的基础呢?我举一个例子,上次我跟语文老师们曾经说过的,我前年到渔薪小学去上课,我选的是《十年后的礼物》,当时去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新课上完了,基于学生这一真实的基础,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原来打算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人公达格妮的品质作为教学

6、的主要内容,基于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这一真实的基础,我把教学内容调整为学习文章运用综合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和插叙的表达方法,然后变换角度,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改编故事,后来这节录像课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我认为这就是基于学生真实基础的教学,概括来讲就是学生已知的不讲,学生未知又想知的,取舍后精讲。老师讲的太多学生不愿意听,学习效率也不好,这个等会我会讲到,是关于知识观的问题。2、学生立场——要指向学生思维的提升我们有些比赛课,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发言积极,课堂上小手如林,可最后评不了一等奖,因为老师没有着力对学生思维的提升,课堂只是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呈现,整个课是平

7、行滑进的,没有纵向提升。李政涛教授把这种课叫做“转圈课”或者“滑冰课”。那么,该怎么做呢,我们老师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建构开放的课堂,有了开放的意识,有了开放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手脚放开了,学生的大脑放开了,他们的思维就活跃了,他们的个性就张扬了。同时,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善于捕捉生成的资源,给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李政涛教授形象地把这样的课叫做“攀岩课”或者“刨坑课”。要想上出刨坑课,备课的时候,建议老师们关注三个点:一是“挑战点”,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给学生一种挑战。人的潜意识里都有想挑战的欲望,这是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