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

ID:5246886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_第1页
《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_第2页
《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_第3页
《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_第4页
《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理解、品味某些重要语句,体会作者的观点。能力目标:提炼并理解朱光潜先生的观点,用之于实际的文学欣赏与写作。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情感目标:养成严谨治学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对汉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二、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教师导入,设置问题,引入新课。设计意图:将问题设计放在前头,并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归纳。教师导入:唐朝诗人郑谷住在袁州,和尚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其中有一首《早梅诗》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

2、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们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7设置问题:修改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修改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上面的诗句修改之后好在哪里?明确:用‘一枝’能表现出“早”。引入新课:改动一个文字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如果变换句式、语气或者增删句子内容,意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给予我们一个全面、系统的指导。(二)研读课文,获得新知,提升能力。1.筛选信息教师导入: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艺美学随笔有事例,有观点。让我们从事例入手来研读

3、课文吧。设置问题:请找出课文中关于“咬文嚼字”的具体例子。学习方式:学生独立思考。明确:事例①:演员建议郭沫若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及相关例子;事例②: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事例③: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7事例④:“烟”的例子及对《惠山烹小龙团》第三、四两句的分析;事例⑤: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2.探究剖析教师导入:那么,这些事例背后朱光潜先生到底要表达哪些观点呢?请仔细阅读课文,圈出重要的语句。学习方式与过程:先独立思考3分钟;然后分组探究、讨论;再由各学习小组选代表说说对其中一个事例的见解,其他学习

4、小组评价。设置问题:(1)以下句子有哪方面的不同?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相关探究:你这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明确:“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是不带强烈感情的判断;“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感情强烈,“你这”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蔑视。7可以从语气、语意、句式、情感特点等方面咀嚼加以补充。设置问题:(2)王若虚改写《史记》中李广射虎。删改后作者认为有何不妥?明确:这是简洁与详细的区别,导致内容强调点不同,意味不同。(品味意味)设置问题:(3)在贾岛请教下,韩愈的“敲”是否就完全合理呢

5、?明确: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品味情境)设置问题:(4)①“烟”字让人产生联想,说明什么?明确:字有不确定意义,有直指义与联想义;设置问题:(4)②苏轼《惠山烹小龙团》中第三、四句为何很有蕴藉?明确:善于运用联想意义,因而很有诗味,很有情趣。设置问题:(5)①联想如果习惯走老路会如何呢?设置问题:(5)②请解释“套板反应”。明确:易误用而生流弊,太俗,太滥而生套语。73、领悟归纳设置问题:(1)本文前三个事例综合说明在写作与文学欣赏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明确:在文字上的推敲,其实是对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或:文字与思想情感、内

6、容与形式相互依存,改动文字,即改动了思想与意义。)设置问题:(2)课文倒数第二段说“联想意义让人易走老路而生俗、滥的流弊”,那么我们在平时学习与训练时应注意什么?明确:克服“套板反应”,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3.迁移运用设置问题:“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的推敲。”请同学们尝试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将下面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来推敲一番。①2010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卷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末句早期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后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7、”由“向”变为“到”有何区别?明确:7到中流才能击浪阻船。(或:更显作者青年时一往无前的豪迈。)②2009年高考四川语文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请谈谈这首诗一、四句中“入”字和“又”字的表达效果。(2分)明确:“入”字表现出大河奔涌,汇聚大海的生气,暗合江山统一之意。“又”即复,年复一年,尽现沦陷区百姓盼望宋军恢复中原之切与失望之深。③学生作文评析下面是高一学生“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选段,请将其中部分内容改为有具体意象而且情感性较强的语句。第二天,太阳还是那么毒

8、辣。下午三点,我要回学校了,当我路过村口的砖厂时,我又看到爸爸的身影。修改示例:7第二天,太阳还是那么毒辣。下午三点,我要回学校了,当我路过村口的砖厂时,我又看到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