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

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

ID:5247257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6

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_第1页
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_第2页
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_第3页
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_第4页
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写作学关照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占据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江山的当下,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被挤到边缘地带,不同程度地被弱化着。“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学内容重复化”等问题在论述类文本课堂教学中尤为突出:教学环节为读懂课文、了解观点、研究写法、联系生活四步骤,教学点总在论点、论证、论据等基本知识上打转。再看当下学生习作,“那种缺少思想内涵与智性分析,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辞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比比皆是。”(温儒敏)写论述文,只能写议论性散文。偏好文学性,不注重科学性;只会搬迁材料,不会运用材料定向

2、叙述分析;只会用散文化的笔法议论,不会用理性逻辑的语言论证。于是,论述文多演变成为事例累积加几句议论话语的模式。8“与写作密切相关的阅读教学,本应引导学生借鉴教材中的经典揣摩为文之道;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前者理应为后者提供精神滋养和理论支撑,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和启迪。”①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凸显人文性,偏重文学性,实用类文本尤其是论述类文本所占比例极小。因而,论述类文本集中的专题“文明的对话”(必修三第三专题)是一个不可轻易绕过去的内容。下文

3、以《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为例,阐释我们在写作学关照下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一、理清思路,领悟论述文结构的严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一般要通过拟制提纲,使论文骨架、轮廓视觉化,便于研究全篇文章的论点、材料的组合关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构成是否均衡、严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给该文列一列提纲,理一理思路,就可以发现,作者是这样进行思考的:提出问题:民族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弄清很有必要。分析问题:传统文化就是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传统

4、是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文化传统的变化是缓慢而复杂的。解决问题:传统是财富,也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双重性。前两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笔墨理清当下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8通过对这两个概念及其区别进行理性的分析,总结出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第三部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我们要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理性判断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文章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结构,具备学术论文引言、正文、结论的逻辑框架。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列

5、出文章提纲,摸清作者思路,对学生把握文章观点,理清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间的逻辑关系大有益处。作者的行文思路,即内在思想、情感的逻辑性,是章法的基础,文章的组织构造及技巧运用,都不单纯是写作技能方面的问题。②那种不顾作者的行文思路和章法,以一己之见擅自阐释的教读法违背了作文规律,也难以触及文章真意。当下学生论述类文体写作中出现的开头提出观点,中间简单地堆砌若干名言、事例以为这就是论证,结尾重申观点的套话现象,跟当前论述文阅读教学中不注重梳理行文思路,不注重理清文章结构不无关系。写论述文不是做搬运工作,简单地堆砌并不能筑成大厦。如若我们

6、的学生能通过学习他人论述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方式,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写作论述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然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二、批判阅读,感悟论述文思维的严密。8如前所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结构严谨,堪称论述文的典范。但细读此文,我们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作者对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区别阐释得相当清晰,但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却语焉不详,总给人一种“隔”的感觉。查阅原文,我们发现原文主体是有五个部分的,选入教材时,编者拦腰斩去其中两部分:体与用,两个传统。在这两部分中,作者认为,所谓体,应该就是文化传统,所谓用

7、,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体与用的关系;他还通过分析推理,得出两个传统即所谓大传统与小传统,或精英传统与民间传统的说法,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上述两部分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联系,也是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的进一步辨析。原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有着有机的联系,各部分安排得妥帖紧凑,完整严谨。教材这样的大篇幅的删削显然削弱了文章的思想性、逻辑的严密性,不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欧美学者也一直将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精神的核心部分来看待,他们主张: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

8、批判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他们提出,发展下列技能,将有助于人们依据逻辑推理来评估书面材料③:1.区别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2.找出错误的比喻,这种错误是由比较项目之间缺乏可比较性造成的;3.找出因没有考虑各种可能性而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