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doc

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doc

ID:52505854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8

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doc_第1页
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doc_第2页
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doc_第3页
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岀血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

2、子宫出血,两者疗效相当,但是宫腔镜下电切术疗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关键词】宫腔镜下电切术;宫腔镜下刮宫术;异常子宫出血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妇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中有异常子宫出血。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因素大多数是子宫良性病变,也有少数情况是白血病、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的情况。所以,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是很重要的。随着我国宫腔镜仪器和技术的大力普及,木院对2010年11月〜2011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

3、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本次实验研究已经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的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27.22±6.27)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22±1.1)年。观察组患者的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27.31±6.14)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4・15±3・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明确,临床表现为存在经期长、月经频繁、出血量大的特点。1.3排除标

4、准排除凝血机能障碍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排除妊娠患者。1.4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使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膨胀子宫,子宫的膨胀压力必须要〈100mmIlg(1mmHg=0.133kPa),检查患者宫角双侧的情况、宫腔的四壁情况、宫颈管和宫颈内口的情况,检查患者子宫内部有没有存在溃疡、异形血管、异常新生物现象,使用B超检查患者子宫壁的回声和厚度情况,检查有没有出现肌层的浸润情况,判断其范围和深度情况。使用适合的刮匙刮取内膜样本进行检验,采用负压吸引,全面吸净宫腔。采用360

5、。旋转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电凝功率为50W,切割功率为80W,直视下进行电切治疗[1]。1.5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和手术情况以及疗效满意度。患者手术后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没有产生宫腔或宫颈管粘连,没有复发现象,不需要进行手术,判定为满意。患者手术后3个月月经没有恢复正常,产生宫腔或宫颈管粘连,有复发现象,需要进行手术,判定为不满意。1.6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病因检出

6、率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传统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方法是盲视下的刮宫术,单纯的只是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导致诊断率非常低,漏诊的情况时常发生,后期还会产生并发症,临床疗效非常不佳。宫腔镜是整合了最新的传导和光源以及成像技术的设备系统,广泛应用于妇科的血性疾病和宫内检查。宫腔镜结合刮宫技术,可细致的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和病灶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等,在直

7、视下取材或刮宫,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电切术以热效应破坏子宫内膜相关病灶组织。切除病变部位[2]。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两者疗效相当,但是宫腔镜下电切术疗效满意度显著,具有临床

8、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参考文献[1]孙藜,王树鹤•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及易患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