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苜蓿栽培技术.doc

菜苜蓿栽培技术.doc

ID:52512498

大小:6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8

菜苜蓿栽培技术.doc_第1页
菜苜蓿栽培技术.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菜苜蓿栽培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菜苜蓿栽培技术菜苜蓿别名草头、金花菜。为豆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我国自古就有栽培。菜苜蓿在南方各省区为主要的绿肥作物之一,但在江浙一带作为百姓喜食的叶菜广泛种植。菜苜蓿通过排开播种,基本上可周年种植。菜苜蓿可炒食、腌渍及拌面蒸食,味鲜美。有促进排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一.形态特征菜苜蓿根系主要分布于15〜20cm的表土层内。植株葡匐生长,高8〜12cm,开展度10〜12cm,分枝性强。三出叶,小叶近倒三角形或倒卵形,叶端稍凹,叶长lcm,宽lcm,色绿,叶柄细长。花梗短,从叶腋屮抽生,着生黄色小花,3

2、〜5朵,蝶形花冠。花谢后结螺旋状荚果,有毛状突起的刺,荚果内有3〜5粒肾状形种子,色黄,千粒重2・8go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菜苜蓿性喜冷凉气候,耐寒性较强。生长适温为12〜17°C,在17°C以上和1°C以下植株生长缓慢,在-5£的短期低温下,叶片受冻,气温回L,植株又可萌芽生长。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土和冲积土最好。三•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主要分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以秋季栽培为多。秋季栽培从7月下旬至9月下旬分批播种,8月屮旬至次年3月下旬陆续采收上市。春季栽培从2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播种,

3、4月上旬至7月下旬采收。2.整地播种:苜蓿为浅根性作物,通常耕深15cm左右,结合耕翻每667平方米施入人畜粪尿1000kg作底肥,并做成20cm高畦,畦宽1.5m,以利于排水,然后整平畦面,就可播种。苜蓿多行撒播。667平方米播种量应随季节而定,一般早秋、晚春播种时,气温较高,土壤干旱,出苗率低,667平方米播种量要多,每667平方米用种40〜50kg;晚秋、早春播种,每667平方米用15kg。为避免出苗不整齐的现象,播种前要进行选种,减少荚果屮的瘪籽和坏籽。选种方法,用55〜60C的温水浸种5分钟,淘汰水上的浮籽。一-般在撒播

4、后用齿耙将畦面耙平,再用脚踏实畦面。为克服早秋、晚春出苗迟和出苗率低的困难,通常在播种前行催芽处理。将己选好的种子放于麻袋内,于夜间浸于井水或河水屮10个小时,然后将种子取出,置于阴凉处2〜3天,每隔3〜4小时用喷壶浇凉水一次,然后播种。3.肥水管理:播种后,应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保持土壤足够的湿度。特别是早秋、晚春播种吋,在岀苗前要不断水,播后4〜5天出苗,出苗后每天都要浇水1次,6〜7天后可停止浇水。当出现2片真叶吋进行追肥,以后每收割1次,在收后第2天施0.5%尿索液或稀薄腐熟人类尿,若立即追肥易引起腐烂。大雨之后及春季雨水

5、多时,要注意排涝。4.病虫害防治:苜蓿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虫害有酚虫和小地虎。病毒病多于7〜9月发生,苜蓿受害后,叶小而皱缩,生长弱而差。9月后,气候转凉,该病消失。驸虫在4〜5月和10〜11刀为害,可用40%乐果800倍液或50%抗酚威2000〜3000倍液防治。种植苜蓿的田块,小地老虎最多,但不易察觉,通常不加防治,主要是后茬不能安排春季茄果类等,否则缺苗根多、补苗困难。5.采收:割收菜苜蓿时,留茬要短而整齐,特别是第一次收割,一定要掌握低和平的原则,使以后采收容易,产量提高。早秋播种,约25天后就开始收割,可釆收4次,667

6、平方米产量约1000kg;晚秋播种,只采收3次,667平方米产量约600〜700kg;早春播种,采收3次,667平方米产量约500kg;晚春播种,在7月初至7月下旬采收,采收2次,667平方米产量在400kg左右。6・留种:留种管理与栽培管理基木相同,但要拿握迟播、稀播、不收割和开沟排水等几个主要环节。留种田于9月上、中旬播种,667平方米播种量5〜7.5kgo冬季注意保暖防寒。开春后深挖排水沟,并注意清沟排水,使出内不积水。植株于3刀下旬开花,6月下旬种子成熟。每667平方米可采收种荚80〜lOOkg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