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

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

ID:525414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_第1页
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_第2页
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_第3页
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_第4页
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研究  摘要:明清两代,是牡丹纹饰发展的鼎盛时期,寓意富贵吉祥的牡丹纹很好地满足了明清时期人们对于吉祥观念的追求,并且形成了牡丹纹饰在这一时期所特有的形式语言,本文将从造型、骨架、色彩和工艺四个方面来分析明清牡丹纹饰的形式语言规律,展现这一时期吉祥洋溢、繁缛细密的牡丹纹饰的特有的装饰魅力。关键词:明清时期;牡丹纹饰;形式语言一 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此时的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尤其是在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更是出现了“康乾盛世”,政治与经济都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在这样的社会

2、大背景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需求,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市井百姓,都更加迫切地追求福、禄、寿、喜、财,因而形成了稳定的吉祥的气韵氛围,吉祥纹样也因此发展到了鼎盛状态,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都遵循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准则。6清中期以后,对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装饰风格逐渐渗入中国固有的传统风格,使纹样内容更加精细,繁缛,满密,更具装饰性,将吉祥寓意发挥到了极致。牡丹纹因其繁满的形态特征和富贵美满的吉祥寓意,成为人们心中最重要的吉祥符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文化领域,实现了其多面向多层次

3、的装饰身份。二 明清牡丹纹饰的设计形式语言分析(1)繁盛饱满的花头造型关于明清牡丹纹的造型需从花瓣和花头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花瓣,作为牡丹纹饰的一个基础单元来看,各个朝代的牡丹纹花瓣都是大同小异的,无论是唐宋元还是明清时期,都是一个类似于“山”字的造型。小瓣尖端三圆两缺,大瓣尖端可作六圆五缺,这种几圆几缺的省略处理即是“山”字的基本元素造型的体现。然后是花头,牡丹花大且瓣多,花形丰腴多态,给人一种繁复饱满的视觉感受,明清的纹样设计师们抓住这种“繁”态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的状态,将“山”字形的基本瓣片层层累积叠加,组合起来就

4、构成了多瓣的牡丹花头造型,形成了“繁”、“满”的视觉效果。明清时期的牡丹纹饰有别于唐代的神化圆满和宋代的自然洒脱,最大的特色就是吉祥洋溢,繁缛细密。如图1。无论是单独的花瓣还是组合后的花头造型,牡丹纹饰都给人一种复杂丰满的雍容之感,这是牡丹纹区别于其他花卉纹样的最重要的特点,相对于菊花的修长,莲花的简洁,兰花的娇小,即使只有两三个瓣片,通过其弯曲绵延的曲线,也能分辨出牡丹纹与其他花卉纹样的区别。(2)形式多样的骨架6明清时期的牡丹纹饰,其构成骨架形式多样,主要有朵花、立木、折枝、缠枝和国画几种形式。61)朵花:朵花形式的

5、牡丹纹在瓷器中运用较多,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粉彩瓷等都有朵花牡丹纹样,在构图上,常用百花满地的装饰形式,迎合了明清时期追求繁缛吉祥的装饰风格,多见于花瓶、盘、碗等。2)立木:立木形式是指茎杆花叶俱全的牡丹纹饰,其显著特点是纹样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明清时期的审美文化注重追求吉祥寓意,因而将各类吉祥纹样加以组合,延伸出更为丰富的吉祥含义,立木形式牡丹纹的出现,更加适应了花鸟画构图式的装饰效果。完整的枝干、花叶,常常与其他花卉和动物纹样组合构图,因而更加具有动感和画面感。如图2)折枝:折枝牡丹纹属于单独纹样,既可以单独主题纹饰,也

6、可以若干个排列起来做边饰,当折枝牡丹纹排列起来作为二方连续纹样时,其花与花之间、花与叶之间互相呼应,浑然一体,构图精美雅致,纹样线条纤细柔美。在明清织物和瓷器中都比较常见。如图3)缠枝:缠枝纹又称穿枝纹、卷枝纹。缠枝花卉是以植物的枝干或藤蔓为骨架,向上下或左右反复连续,形成二方连续图案。缠枝牡丹纹通常花头硕大,枝茎格外纤细,与花头形成对比,绵延卷曲的藤蔓形成一个连续的“S”形,缠绕着花朵,而花头则根据缠枝的走向或覆或仰,缠枝的圆结合牡丹花头的圆,整体构图可谓是圆中有圆,动感十足,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明清时期,缠枝牡丹纹常见

7、于瓷器装饰,既有与水仙、芙蓉、海棠、荷花等花卉组合的纹饰,还有与凤凰、喜鹊、鸽子等动物组合的纹饰,分别蕴含了不同的吉祥寓意。如图4)国画形式:明清时期的青花牡丹瓷画,以写意水墨画形式为主,清代以后的五彩、粉彩牡丹,则以工笔国画技法的形式为主。明清瓷器纹样的设计,常把牡丹花与动物、山石结合起来,构图完整,主题鲜明,常与之结合使用的动物有禽鸟、孔雀、凤凰、锦鸡、猫、老鹰等。青花瓷用色统一素雅,五彩瓷和粉彩瓷则用色鲜艳明朗,各具特色。以国画形式表现的牡丹纹饰,手法细腻,晕色自然,花瓣层次格外清晰。如图5。(3)丰富表现的色彩6

8、牡丹本身色彩丰富,在明清作为纹饰使用,常用的有青、红、黑、白、黄、灰几种色彩。此外,牡丹的花瓣色彩呈现渐变的分层色彩,因此,在表现牡丹纹饰时,常采用渐晕的表现方式,大大丰富了其层次感。“渐晕”就是以一个色彩作为基调色彩,在此基础上做不同纯度或明度的推移,达到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的目的。晕色还可分为“二晕色”、“三晕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