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

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

ID:5255289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7

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_第1页
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_第2页
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_第3页
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_第4页
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香港公屋规划和景观设计特色  摘要:该文以香港公共住宅社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为研究角度,总结了公屋的发展历程,主要从整体规划与细部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与总结香港公屋的建设经验与特征,为我国其他地区保障房事业提供借鉴。关键词:公屋规划景观设计香港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公共住宅是各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所提出的一项解决政策。虽说香港是一个经济繁华的大都市,繁荣背后,却存在着一半的人口无家可归或是居住在条件极差而拥挤的“笼屋”内。1953年香港石硖尾寮屋区的一场火灾开启了香港公屋的建设历程。经历60年的建设

2、历程,香港公屋的建设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下层人民的住房困难,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物质精神生活都大大丰富的生活环境。1.公屋建设历程1.建设初期9香港公屋的建设初期为1950年代至1972年间,在这之间香港政府出于应对火灾的状况而开启公屋最早形式的建设。1953年的火灾使得五万多居民失去自己的居所,香港政府于第二年在原场地建设了8幢6层或7层高的混凝土大楼为失去居所的人们提供住宅,居民只需要每月付给14元的租金便可一直住在成为“徙置大厦”的公屋里。此后,香港政府成立了半独立的屋宇建设委员会,推出了“廉租屋计划”,

3、兴建了北角邨、华富邨等最早的10个廉租住屋社区,提供较徙置大厦质量更佳的居住空间。1.2.十年建屋大计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组为香港房屋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接管一切关于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设事宜,统称为公共屋村。同年,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计划”,旨在1973年至1982年间为180万香港住房困难民众提供带有独立设施的公共住房。这10年间,房屋委员会还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帮助居民有机会拥有自己私人的房屋,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建屋,至1981年居住在公屋里的人口已达200万。1.3.建设成熟期9此后,香港公屋的建设可以说进入了成熟的

4、阶段,由只重视房屋数量的建设与供给开始转为更关注组屋社区整体质量的改善和提升。1987年开始推行“长远组屋计划”,旨在重建及清拆早期建设的“徙置大厦”,增加和更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入2000年以后,政府不断尝试采用创新的建造技术因地制宜的建设公屋,在规划设计阶段采用微气候研究手法、排碳量估算法等方式帮助新组屋在设计阶段进行建造、营运、保养的耗能评估,让公屋的规划设计与建造更环保生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2.公屋的规划设计理念与布局2.1因地制宜,灵活布局香港是一座面海靠山的城市,境内平原很少,主要为山岭丘陵地形,起伏不断的地

5、形和蜿蜒的海岸使得香港拥有美丽的天际线与风景,但这样的地形地貌也增加了土地开发的难度,并且可开发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善用土地资源和严格开发土地是香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9早期的徙置采用线性排列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由于楼间距过小,造成户内通风采光效果不好,住户的日常生活也会互相影响,由于单调统一的建筑平面与布局,户外空间亦严重缺乏或缺乏变化。经过积累了一定建设经验后的房屋署开始采用变化的布局方式。60年代的公屋采用丁字型的建筑布局,两个丁字形建筑相互围合形成一个包围感较强的内部小院,并且可以根据场地及周围的景观条件调整建

6、筑平面的布局角度,能更大程度的保证每户的采光通风与景观视角。70年代后,为了应对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更合理高效的利用场地,建筑的平面类型增加了双塔式大楼和Y型大厦,公屋小区的整体布局以组团为单位,成组成团的布置,在小组团内形成安静的私密的围合活动场地,在各组团的中央布置商场、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90年代开始,由于重建的公屋小区和旧有的徙置大厦并存与一个小区内,有的小区就呈现出混合布局的形式。2000年以后,政府采取微气候研究的方法来指导组屋的建筑规划设计,以求为居民创造更加的微气候环境,减少光、电的能耗,这个时期内

7、公屋的布局可以称为基于微气候研究的布局。(图1)图1.香港公屋布局模式引自《紧凑城市观念下香港公屋的建筑形态和规划结构研究》2.2.功能设计,经济实用9场地资源的有限与投入资金的限制使公屋的建设是不能以奢华炫目的体验为设计目标的,在社区里满足居民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看,除去室内的私人活动领域,公共领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同样的一块土地面积上,建筑要采用高层高密度的建设手法,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容纳居住人口,另一方面能为住户尽可能多的留出营造舒适室外公共领域空间。从公共配套设施的角度

8、来看,房屋委员会在建设公屋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不断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一个公屋社区内利用入口沿街一侧或在组团内围合成一个向心的空间作为底层商铺。另外还有社区图书馆,居民只要持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进入社区图书馆学习借阅书籍,十分方便。交通服务设施是居民生活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早期的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