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形状》教学设计.doc

《折形状》教学设计.doc

ID:52569892

大小:3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8

《折形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折形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折形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折形状》教学设计昌图县朝阳镇八里小学许建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柱体、球体、台体、锥体。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也会改变。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的承受力。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探索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A4纸红砖蛋壳2、学生准备A4纸蛋壳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建筑、乌龟、仙人球等)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物体有各种形状,但

2、大多数物体是由锥体、球体、柱体、和台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课件出示四种形状)那么设计者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做成不同形状呢?原来,不同的物体承受力的大小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折形状。板书课题举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习兴趣;设疑,激发求知欲。二、探索发现1、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能不能想办法改变一下纸的形状呢?比一比,试一试,谁的办法多。讨论一下哪一种承受力大?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2、学生交流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教师小结:折纸时注意:①纸要平整,不能揉皱。②重叠的部分大小相同并粘贴好。3、小组合作折纸,教师

3、指导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4、学生汇报折纸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三角形纸筒、正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5分组实验先预测每种纸筒的承受力,再进行实验。这时教师要提出实验要求:测试时要一本一本放,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纸筒的冲击力;放书本时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能重复使用。实验时组长要填好实验记录表纸筒形状承受力三角形预测实验正方形六边形圆柱形6学生开始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并根据数据讨论自己的发现7汇报实验数据8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在组内交流后汇报。遵循发现规律:猜测——实验——交流——结论9根据学生

4、的汇报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把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折的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圆柱形纸筒的承受力最大。板书: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不同。一、了解运用1、课件出示几种物体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根据什么道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3、不同形状的物体承受力的大小不同,请你们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也有着牢固的形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使学生学习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二、拓展应用1、教师出示鸡蛋壳,让学生猜猜能承受多少本书,和圆柱形纸

5、筒比一比。2、教师演示。3、四个蛋壳能承受那么大的力量,再多一点呢?下面就把蛋壳排列起来,请一个同学站上来,看看蛋壳有多大力量?提醒学生要站在中间。4、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激发求知的欲望5、教师小结:蛋壳的这种形状能把外力均匀的分散,所以能承受很大的重力。这种结构叫薄壳结构。建筑学根据这个道理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课件出示如:北京网球馆、北京火车站大厅、悉尼歌剧院等建筑的图片。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汇报。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测、实验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能改变它的承受力。我们要把今天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板

6、书设计折形状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