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优指导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ppt

2017年全优指导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ppt

ID:52628761

大小:391.5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12

2017年全优指导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ppt_第1页
2017年全优指导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ppt_第2页
2017年全优指导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ppt_第3页
2017年全优指导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ppt_第4页
2017年全优指导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全优指导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2伶官传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主赏析伶官传序背景助读基础梳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发动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一百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

2、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背景助读基础梳理5.明句式(1)梁,吾仇也判断句(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3)盛以锦囊介词结构后置句(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省略句6.积名句(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

3、亭记》)(2014·湖北高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一】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几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参考答案(1)紧接这句话作者首先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2)第2段叙述晋王三矢的事例,第3段从庄宗极盛时和极衰时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3)第4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

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由此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参考答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这样强调既可以扣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

5、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二】感受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论证方法1.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参考答案(1)例证法。本文论点来自史据,在论证时又重点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2)对比论证法。全文以“盛”“衰”二字贯串始

6、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

7、的韵致。文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发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各种句式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

8、上。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