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pdf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pdf

ID:52692461

大小:320.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9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pdf_第1页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pdf_第2页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pdf_第3页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pdf_第4页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8卷第1期资源科学Vol.28,No.12006年1月RESOURCESSCIENCEJan.,2006文章编号:1007-7588(2006)01-0093-08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1,2冉大川(1.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3;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摘要:本文对黄河中游河口至龙门区间以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以及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和淤地坝减水减沙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用之于实际计算

2、。结果表明:1970年~1996年,838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径流51456@10m,年均减沙21238@10t,分别占对应区间及流域多年平均来水来沙量总和的416%和2219%;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依时序递增;每年可为黄河下游883减少淤积1157@10t,减少冲沙用水45@10m。1970~1996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减水减沙量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减沙总量的5913%和6417%;河龙区间淤地坝的减水减沙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时限性及非持续性,据此提出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

3、育对策。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黄河中游;生态保育本文所指的黄河中游包括河口镇至龙门区间1999年先后两次设立水沙基金项目:/河龙区间水(简称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土地总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0和/泾河、北洛河、渭42面积约24185@10km。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层深厚,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0,对河龙区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而且暴雨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集中,强度很大,是黄河洪水及粗泥沙的集中来源作用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工作已分别于1999年区,也是

4、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分析1月和2003年12月通过验收。本文在系统总结上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水保法0为重点,并采用减水减沙作用,研究其水沙变化趋势,对于全面、正/水文法0和/水保法0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对以上区确地了解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原因,以及掌握20世纪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计算。研90年代以来黄河中下游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合理开究中,注意把握黄河中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加强了发利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减轻渭河下游河道宏观调研和典型分析,将泥沙研究与洪水研究

5、并重,淤积和降低潼关高程与三门峡库区治理等均具有重对坡面措施减水减沙指标体系、林草措施保存率、水要的现实意义。保措施保存面积、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及90年代从1988年至1992年,先后有水利部黄河水沙(1990~1996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等关变化研究基金、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基金、国家自键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然科学基金等/三大基金0和国家/八五0重点科技攻1研究区域概况关项目(85-926-03-01)、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八河龙区间干流全长72511km,总面积约11130@422五0重点课题等,相继开展了河龙区间及泾河

6、、北洛10km,其中年土壤侵蚀模数大于5000tP(km#年)42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研究,取得的面积6193@10km。多年平均(1950年~196983了许多宝贵的成果,部分研究且有重大突破。为进年)径流量73125@10m,占三门峡以上对应的多年83一步弄清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水沙变化的影响,水平均径流量438@10m的1617%;多年平均输沙量8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会又分别于1996年和91941@10t,占三门峡以上对应的多年平均输沙量收稿日期:2005-06-30;修订日期:2005-08-06基金项

7、目: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0、/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0;/十五0重大治黄科技项目水土保持专项/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减沙作用研究0(编号:2002SZ08)。作者简介:冉大川(1964~),男,甘肃镇原县人,高级工程师,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水土保持措施蓄水减沙效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E-mail:xfrdc@sohu.com94资源科学28卷第1期814142@10t的6910%。有关研究表

8、明,河龙区间洪2研究方法水出现几率只有黄河下游洪水几率的10%,但造成211坡面措施减水减沙量计算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量却占下游总淤积量的40%~坡面措施包括梯田、林地、草地等3项水土保持60%。因此,控制和减少该区间的洪水、泥沙,特别措施。[1]是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