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ID:5286670

大小:106.1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_第1页
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_第2页
资源描述:

《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期(总第157期)2014年1月山西果树SHANXIFRUITSNo.1Jan.文章编号:1005—345X(2014)01—0006—02中图分类号:$661.1文献标识码:B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李迎春。张志强(陕西省宝鸡市蚕桑园艺工作站,陕西宝鸡721001)摘要: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进行了,不I司时期除袋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色泽、光洁度、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影响,但不影响单果重和果形指数。综合各项指标,宝鸡地区红富士苹果适宜的除袋时期为1O月6—10日,此期内除袋并适期采收,果实着色鲜艳,光洁

2、度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硬度适中,耐贮运。关键词:除袋时间;品质;红富士苹果套袋具有促进着色、增加果面光洁度、降低正常。纸袋采用宝鸡市建忠五一纸业有限公司农药残留量等优点,苹果套袋已成为提高果实生产的“石鼓”牌双层纸袋,规格为14.5cm×质量和商品价值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近年来18cm,外层防水内面黑色,内层红色。在宝鸡地区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1.2试验方法和社会效益[1]。目前苹果套袋研究多集中于套试验用树树势一致,结果量均匀,以单株为袋时期、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而关于不同时小区,6月3—5日套袋,9月16日至10月14期除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甚

3、少。鉴于这种日每隔4d分8个时期除外袋,除外袋4d后再情况,笔者对不同时期除袋的红富士苹果的着色除内袋,内袋解除当天和之后每2d采样调查面积、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测定有关指标。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品质目测果面色泽、光洁度、果点大小。用GY的影响,旨在探讨宝鸡地区红富士苹果适宜的除一B型硬度计测定果实硬度,用CwG一2型手袋时间,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持测糖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游标卡尺1材料与方法测量纵横径,计算果形指数,用电子天平测量单1.1试验材料果重。试验于2013年在宝鸡市凤翔县范家寨镇2结果与分析大沙凹村进行。

4、该园栽培管理水平中等偏上,2.1除袋时期对果实着色的影响品种为12年生红富士苹果,南北行向,株行距试验结果表明,去内袋后前6d着色指数2rfl×4m,树形为纺锤形,树体健壮,生长结果上升最快,以后着色指数缓慢增加(表1)。10表1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果实着色指数的影响除外袋时间/除内袋后不同时间果实着色指数(月/日)当天一3一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注:1级着色0-30%;2级着色31~6O}3级着色61~90%;4级着色91~1OO。月6—10日除袋,去内袋后7~9d为果实外观程度为鲜红,果面光洁鲜亮,皮细嫩,果点不明最佳期,此期果面颜色呈红或片红至全

5、红,着色显,采果销售最受欢迎。去内袋10d以后果实6山西果树SHANXIFRUITS2014(1)外观品质开始下降,表现为着色程度加深,果面果实的硬度代表果肉抗压力的强弱,数值逐渐粗糙,果点增大明显,后期部分果实表面出越大表示果实越硬。由表2可知,随除袋时间现小裂纹。试验观察还发现,不套袋果,颜色暗的推迟硬度逐渐变小,说明摘袋越晚,果实硬度红,果面粗糙,果点大而明显。越小,耐贮运性越差。另外,试验中还发现套袋2.2除袋时期对果实硬度的影响果实硬度小于同时期采收的对照果实,说明套表2不同时期除袋红富士苹果的果实硬度袋后降低了果实的硬度。升的趋势,且同时期采收的果实,套

6、袋果可溶性由表3可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除固形物含量低于对照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摘袋时期的推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呈现逐渐上袋时间越早,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表3不同时期除袋红富士苹果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3除袋时期对果实果形指数和单果重的影3结论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除袋过早,果实着色重,亮度差,颜色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除袋过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时期除袋的果实果晚,着色浅,底色重,颜色嫩,果品硬度低,不耐形指数和单果重差异很小,说明不同时期除袋贮存。对红富士苹果的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几乎没有影从综合指标看,陕西宝鸡地区红富士苹果响。最佳除袋期为1O月6—10

7、日,此期内除袋并适表4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果实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的影响期采收,果实着色鲜艳,光洁度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硬适中,耐贮运性好。参考文献[1]刘秀珍,范崇辉,韩明运,等.短枝苹果不同时期除袋对苹果品质下降的影响[J].西北农学报,2004,13(2):176—179.第一作者简介:李迎春,男,宝鸡市桑蚕园艺工作站。*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13—10—3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