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上课.pptx

如何备课、上课.pptx

ID:52870187

大小:406.97 KB

页数:106页

时间:2020-03-29

如何备课、上课.pptx_第1页
如何备课、上课.pptx_第2页
如何备课、上课.pptx_第3页
如何备课、上课.pptx_第4页
如何备课、上课.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备课、上课.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教师如何 备课与上课?海口一中冯成坚《准备篇》古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一、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的教改模式和教研动态:课堂类型课堂观察细化解读课程标准。3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教学如何设计,无论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围绕着这一核心服务。二、精读课标。4《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怎么看?重点掌握什么?要明确总体目标2.了解各学段目标3.重点掌握《课标》中自己所任年级段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学

2、段目标具体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5一细化课标的必要性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课堂教学随意性大,造成课堂效率效率低下。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对教材中的主要问题把握不准;部分教师没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教学目标含糊不清,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当成了一种摆设,说在口头上,写在教案上,教学不按目标实施,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教学随意性大……6三、通读教材:正式备课之前,新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专业学科的教材全部借来(至少是一个学段),认认真真通读一遍,并解答每一道例题和课后习题,帮助自己对本学科知识的体系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能够以发展的眼光

3、看待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自己对某些知识点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有所认识,进而帮助自己确定现在的教学目标;这个工作,一定要在暑期中完成,而且越快完成越好。有可能的话,多读几遍,并且边读边想,每读一次你肯定都会有新的联想、新的发现和感悟。7三、细读《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特点、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课时安排、教学建议等。其中中着重说明了每部分教材的地位作用、编排顺序、前后联系、编写特点、重点、难点,并注意说明练习题的编排意图和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因此建议新教师:在备每一节前,要先教师用书中看相应的内

4、容,“吃透教材”再备课。8《备课篇》“纸上谈兵、运筹帷幄”9写教案的过程,实际上上你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在准备过程中的收获,结合学科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写出详实的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的教案。这是一个艰苦的需要付出心血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过程。10一堂好课就像一段快乐的旅途,我们的老师就像旅途中的向导,孩子是我们的旅伴.1、确定到哪里去?——(设计教学目标)2、我们目前的位置在哪?——(关注学生的实际)3、怎么去,去的方法?——(写出教学设计)4、目的地到了没有?——(就是要课堂评价以及教学反思

5、)建议:新教师一定要写详案11一、确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21、教学目标设计原则原则1: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是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个主要因素。因此,确定生物新课程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原则3: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2: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发展三方面的要求。做到社会需求、学生需求、自然需求和学科需求四者的辨证统一。2、

6、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确定教学目标总之,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要相互统一,既要源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第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第二,认真研读教材第三,要结合学情3、如何表述教学目标?表述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建议教学目标描述的是行为而不是的行为。学生的学习教师一般不描述教师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如用“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而用“能认出……”、“能描述……”、“能……设计”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了

7、解”“掌握”“知道”“熟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验证。“能认出”“探究”“能描述”“栽培”“写出”,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生物课程标准在“学习目标的说明”中提出了一些常用的目标名词,可作为参考:§知识性目标动词:§技能型目标动词:§情感性目标动词:描述、识别、列举、举例说明、说明、举例说出、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尝试、模仿、运用、使用体验、参与、参加、交流、关注、认同、拒绝、确立、形成、养成行为条件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

8、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