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中“水”的品性论立身处世

从《道德经》中“水”的品性论立身处世

ID:5290845

大小:113.22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7

从《道德经》中“水”的品性论立身处世_第1页
资源描述:

《从《道德经》中“水”的品性论立身处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论前沿2014年第1期从《道德经》中“水”的品性论立身处世刘奕男(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l《道德经》中质朴、无欲、谦退等思想无不体现在“水”的品性和精神上,因此老子以“水”载“道”,让他所言之“道”更加具体化。《道德经》对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包容处下、柔弱胜刚强等品性的细致描述,并从中发掘或引申出一些有益的道理或原则。启发人们以水为镜,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水性和人性在此得到最完美的契舍,从而论述了老子对人生价值哲学的追求。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想的立身处世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I关键词】

2、《道德经》;水性善利;处下;立身处世【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1—216—1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切生命都依赖水而生存,水有家、哲学家之一。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多次直接或间接地情于万物,有恩于万物,有利于万物。但它从不自矜,不自夸,总提到了“水”的概念。在老子的眼中,“水”是集中了“善利万物是默默无闻地。人只有具备水的所有善性:只予不取、报怨以而不争”、“包容谦下”、“柔弱胜刚强”等美德于一身的形象。同德、不争强

3、好胜、争名夺利,乐于无私奉献,这样才能成就一个时老子认为人的最高境界是应该具备水的所有善性,水性和实实在在的人,才可以让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当你真诚友善人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地待人,就可以消除隔阂,争取到朋友,可以改善个人处境,在一、《道德经》中“水”的品性悠长的岁月中,以清白、正直、无私的进取精神追求高远的志在老子眼中,水具有赐予万物以利益而不争的无私德行;向,走好平稳而又充实的人生之路,更好地体现出人生的价值。不断地汇聚,藏垢纳污无所不容,包容世间万物;处卑下地位(二)谦虚谨慎宽厚豁达。老子并不仅仅把谦虚谨慎看作

4、而不亢,始终如一勇往直前;水又是至柔的,但柔中有刚,而且是一种美德,他更觉得谦虚谨慎是一种有效的为人处事的方是至刚,这些品性都最接近于“道”。法。老子以江海为例论证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一)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写到:善下之。”水如果没有“下”的约束,就会无形漫流而永远不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类社会存汇成江海。而作为人也应如此,不论是处于何时何地,都要保在和发展不可缺少水这个物质条件,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持谦虚谨慎的美德,只有这样生活才不会迷失方向。善于识别物,凭

5、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各个时代的人他人的品行和才能是最明智的,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缺点,都“缘水而居”。水滋养了世间万物,并能做到与万物和谐相才是最聪明的人,只有“见贤思齐贤,见不贤而自省。”只有超处。从不居功自傲,不与万物争夺任何利益,也不需要万物的越自我的樊篱,勇于并善于接纳和认可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感恩戴德。只是谦逊地无声无息地穿行于万物之间,于寂然无接纳和认可,才能够拥有一种清新、质朴、快乐的生活。语中使万物受惠。(三)以屈求伸坚韧不拔。水,是一种至柔的物体,总是在(二)包容谦下。老子曾以江海为喻,说

6、:“江海之所以能为无息的穿行中探询着属于自已的方向,但它遇到障碍物时,却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十六章》)“譬能发挥百倍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展现其实是源于锲而不舍的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也。”(《道德经·第三十二章》)江海恒心,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屈求伸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人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处于低于百川的卑下之地。的生命就应该如水一样,其所蓄有的势能越多,其所爆发的力老子认为百川最终都能汇归于江海,是因为水处下停留于低洼量也就越大。只有做到进退自如,能屈能伸,才是有大智慧的之地,低

7、洼之处是人们所厌恶的,而水能够主动地趋向并且安人。老子的处世哲学并不是消极的一味的忍让和迁就别人,它身于此,处众人所不欲之地。老子通过对江海吸收和融会千川是一种更聪明、更智慧的学问,实际是在以屈求伸,坚韧不拔百谷的事实,说明了“水唯能下方成海,唯能容方成其大。”只有的过程中最终到达目的地。谦下包容才能获得万物的拥戴,成为一切溪流的归宿。老子《道德经》中“水”的品性的娓娓道来,实际上论述了(三)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很多的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可以对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完善德经·四十三章》)在老子看来,

8、水性至柔,表面上是柔弱渺小自我心灵,提高道德境界,实现身心自由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的,它遇石则绕,遇堤则停,任何力量很轻易就可以对它施加义,对社会、对人生、对个体生命有许多新的领悟。影响,永远都只是谦卑地顺势而为。但它又能在瞬息之间以排参考文献:山倒海之势吞没农田房舍摧毁堤坝,将山川冲为平地,冲毁道【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