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0例.pdf

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0例.pdf

ID:52943139

大小:292.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2

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0例.pdf_第1页
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0例.pdf_第2页
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0例.pdf_第3页
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0例.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0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总有效率86.7%;腹痛缓解时间(天,i±s)治疗组平均为(4.14-I-1.68)天;对照组显效7例(23.3%),有效12例(40.0%),无效11例(36.7%),总有效率63.3%;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为(2.86±0.70)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4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治疗后停止服药0.5年,随访治疗组有效病例22例,复发11例,复发率36.7%;对照组有效病例20例,复发16例,复发率53.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5药物不良反应

2、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大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观察过程中均未见出现不良反应。4讨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报道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据流行病学调查HP感染率为42.9%~80.7%,因此根除HP是治疗慢性胃病的重要途径141。目前治疗HP感染的药物根除率低,复发率高,副反应大。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和“痞症”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寒温失调、脾胃虚弱有关。其总的发病机制是胃气不和,气机郁滞,失于和降,络脉绌急,不通则痛。临床上以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居多。治疗上应寒热并投,补泻兼施

3、,理气和胃,消痞散结。黄连温胆汤方中黄连清热燥湿,除热开郁;半夏燥湿化痰,开结降逆,和胃消痞为主药;枳实行气破滞而除痞满;陈皮、半夏、竹茹、茯苓、甘草健脾和胃,除湿化痰,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具有健脾和胃,除湿散满,共奏消痞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对HP具有显著抑杀作用151,具有消炎、保护消化道黏膜炎,促进损伤组织的再生与修复。甘草具有补脾、和胃、止痛、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浸膏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甘草次酸具有抗炎作用【6】。本组资料显示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达80.O%,优于单纯

4、西药对照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亦有显著疗效,并且长期观察收效满意。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既遵循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又与现代医学慢性胃炎的基本治则相吻合,且疗效优于一般西药治疗。体现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作用,以及中医药专病专方整体治疗的优势。◆参考文献【1】赵东升,林艳军,赵东杰.针药合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89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1):82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

5、合杂志,2005,25(2):172—174.【3】周殿元.杨海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内科杂志,1992,12(8):407--409.14】冀爱英,赵文霞,王智慧,等.夏连抑幽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l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595—598.【5】张存钧,蒋振明,张镜人.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3):168—169.【61周秀彦,郭文栋,王琦.等.胃幽净胶囊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的临床观察【J

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2):934-935.葛根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椎病60例杜丽芳(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江苏南京210017)关键词:颈椎病;葛根汤;针刺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2X(2008)09—0093—02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证候群。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现

7、在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长期不良的习惯,使本病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且西医治疗本病疗效欠佳,而传统的中医疗法对本病具有独到的疗效。近几年来,用中药结合针刺对本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与单用针刺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被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对照组)。其中综合治疗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雄70岁,平均(41.26±1.60)岁;病程1个月一15年,平均(26.78±4.61)月。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2l一67岁,平均(40.

8、35±1.28)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27.06±3.43)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Ho①有慢性劳损和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青年,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