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人教版语文-六下-第一课).pptx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语文-六下-第一课).pptx

ID:52944036

大小:1.32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4-04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语文-六下-第一课).pptx_第1页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语文-六下-第一课).pptx_第2页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语文-六下-第一课).pptx_第3页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语文-六下-第一课).pptx_第4页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语文-六下-第一课).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两则(人教版语文-六下-第一课).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yú。战国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学习要求一、读准字音。弈诲惟鸿鹄缴弗矣与yìhuìwéihúzhuófúyǐyú学奕学奕奕:下棋《孟子》《孟子》记录了和。孟子的思想言行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2、/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huìwéihúzhuófúwèiyǐyúwéi认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先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通国(全国)善(擅长)2+13使2(让)诲(教导)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3、,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奕秋的教导)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虽然)鸿鹄(天鹅)2虽思援(引,拉)(想要)4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一起)虽俱2弗2+3弗若矣(不)(了)弈秋,通

4、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因为)(吗)曰非然为与(说)213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矣。为是其弗若与曰:弈秋,人名全国的善于擅长让教导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非然也。之。虽与弗若一心之俱学,其中只听弈秋的教导虽然弈秋的教导天鹅引,拉带有丝绳的箭他,指前一个人不如了他,指后一个人不是这样下棋说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指奕秋的指导。指“鸿鹄

5、”。指前一个人。(即专心致志听讲的人)指前一个人。(即专心致志听讲的人)4巧学“之”字“之”用作代词。如:“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只小动物又怎么知道?”“香甜梨子,请食之。”“之”代指前面的梨子,表示“它”。“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意为“到……去”。“之”用作助词,相当于“的”如:“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刚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

6、蜀去南海,不知道有多少千里路呢。”“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渐渐地,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意识也好像模糊了。”“久之”,渐渐地,“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2、说说“之”和“其”各指的是什么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思援弓缴而射之()天鹅虽与之俱学()他,指那个专心学习的人其其一人专心致志()他们,指学弈的两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这个人,指不专心学习的人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7、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学习,第一个人学得好,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不好呢?答:前一个人专心致至地学习,后一个人却是一心二用地学习,这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专心致志这个道理的呢?对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两小儿辨日《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

8、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