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pdf

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pdf

ID:52982195

大小:877.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5

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pdf_第1页
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pdf_第2页
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pdf_第3页
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pdf_第4页
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贸城CEPC。5际12-57758888——中国昆山——~:www.sttit.corni模具制造技术6#石;;\数控铣床中螺旋插补功能的优化运用杜森青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摘要】螺旋插补功普遍运用在各类数控铣床数控系统中,本文以华中数控系统为研究主体,围绕螺旋插补功能在螺旋下刀、圆孔铣削和正方形内腔铣削中的优化运用,帮助数控编程技术人员更好地使用螺旋插补功能。关键词:螺旋插补功能;变量编程;常量编程;数控铣床中图分类号:TG68文献标识码:BOptimalUseofHelicalInterpolationFun

2、ctioninCNCMillingMachine【Abstract】HelicalinterpolationfunctioniswidelyusedinvarioustypesofCNCmillingmachinesystem,thispapertakesHuazhongnumericalcontrolsystemastheresearchsubject,usingtheoptimizationofhelicalinterpolationfunctionaroundinspiralcutter,millingandsquareholec

3、avitymilling,CNCprogramminghelptechnicalpersonneltomakebetteruseofhelicalinterpolationfunction.Keywords:helicalinterpolationfunction;variableprogramming;macroprogram;CNCmillingmachine1引言削示意图所示的分析来避免这个问题。数控加工技术伴随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使现代可以从图2切削示意图分析,要安全的使用螺旋数控加工具有高速、高精度、高柔性的特点,在模具、下刀

4、需要注意螺旋升角对加工的影响。汽车制造乃至航空航天等行业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螺旋插补功能在不同的数控加工系统所具有的一项基本功能,但在编程中灵活运用该功能能够简化程序,大大提高加工效率。本文将以华中数控系统为研究主体,从螺旋下刀、圆孑L铣削和正方形内腔铣削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螺旋插补功能在数控铣削中的运用。工件2螺旋下刀的注意事项和实现方法图1螺旋运动图2螺旋切人下面以华中立式数控铣床为例,要实现螺旋插补图3是对螺旋下刀的受力分析:功能需要在XY平面的圆弧插补运动和z轴的直线插F~=FcosO补运动的合成运动,如图1螺旋运动。所以在3轴或

5、3F~=FsinO轴以上联动的数控机床才具有螺旋插补功能。螺旋式中卜螺旋下刀时的切削力下刀相对垂直下刀而言,降低了对刀具的直接冲击,4向分力不易造成刀具的磨损、崩刃甚至折断刀具。但处理不——轴向分力当,也会出现上述问题。那么螺旋下刀需要如图2切螺旋升角《模具制造))2013年第5期·73·工贸城CEPC。5际12-57758888——中国昆山——网址:w.stljt.coin这个程序中必须要注意的是主程序的终点和子程序的起点需要统一,不然会出现过切或无法实现子程序的循环运用。图9典型内腔图8例题在以往的加工工艺中,可以分为以下3种,如图

6、如果运用变量编程,则程序如下所示:1O所示。程序正文注释00oo1#1=20圆孔直径#2=10圆孔深度#3=12刀具直径#4=0Z轴坐标,初始值为0(b)(C)=1z轴坐标每层深度即是层间距图10常用内腔刀具路径#6=1~#31/2螺旋下刀时刀具中心的回转半径S1500MO3在这3种刀具路径中,都是采用垂直下刀进行加G54G90G00X#5YOZ30程序开始,快速定位至螺旋下刀的工,存在一定缺陷。虽然通过分析我们通常都会选择起点上方图10e的加工路径,但是也可以发现图lOc的加工路N1一样4+1】快速定位到工件面一#4以上lmm处G01

7、Z~#4F300直线插补至开始加工深度z一#4准线点位也较多,编程速度相对受到影响。如果采用预备加工钻孑L,再铣内轮廓这样的工艺的话,需要对3把刀具WHILE[#4LT#2】DO1如果加工的深度#4小于圆孔的深度(中心钻、钻头和铣刀)进行3次对刀,并编辑2个加工#2,继续循环1程序,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是否有一种新的加工路#4=#4+#5Z轴每次递增一个间距#5线?笔者从螺旋下刀铣NTL得到启发,并通过理论的G03,一#5z一#4F800G03逆时针螺旋下刀加工至#4深度分析和实践,采用如图11所示的刀路。END1结束循环1G03,-柏

8、清底孔G01#6—1】回到中心点G00Z50快速提刀至50M05M30结束这个程序中须有一定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在编图11优化后的刀路程中,灵活选择编程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该刀路的特点:该刀路是先单圈螺旋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