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df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df

ID:52983576

大小:162.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df_第1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df_第2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df_第3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祥和小学黄健先给大家举个实例:你打算跟朋友借200元钱,有几种方式?我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问朋友:“能借我200元钱吗?”朋友可能会回答:“我也手头紧呢。”借钱没能实现。另外一种是先问朋友:“能借我500元钱吗?救急用。”朋友可能会说:“500元没有,先借你200元行吗?”这样,你的目的就达到了。在心理学里,这种现象叫做“留面子效应”。最初看到这个实例,我认为这种心理效应好像一把双刃剑,善加利用可以使沟通、交流事半功倍。但应切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轻易利用他人的心理。这个故事来自于华师大出版社新出版的《教育中

2、的心理效应》一书,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我认为《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不仅值得我们老师去读,也非常适合家长去阅读的一本好书!我们都知道心理学的知识是枯燥无味的,这本书恰恰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心理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读起来发人深思!“鱼就是鱼”,这本书的代序很有意思,就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把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作出了最为直接的表达和形象的注解。随手翻来,一个个科学的严肃的规律法则,竟然化解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浅白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一下子激活了我的思维。沉锚效应引出的“锚”式教学,头脑风暴相应带来的发散性思维,德西效应让我明白了怎样更好

3、地运用“奖励”措施,晕轮效应指出我们教师应重视自身积极光环对教育的有效影响,仰八脚效应让你和学生更亲近,南风效应印证了“感人心者莫乎情”再有什么蝴蝶效应、暗示效应、安慰剂效应、禁果效应、配套效应、自己人效应、霍桑效应……..原来不仅我的教育生涯,还有我的生活,那么多熟悉的前期知识经验,都已被专家界定为“现象”、“效应”了。下面我具体地讲解其中的几个章节内容:一、《系列位置效应》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克多做了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枫树、氧、蜘蛛”等等,请被试者按照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自由记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

4、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由此默克多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又称U形记忆)。这个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老师:1、老师在课堂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2、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利用复习先前知识或者创设情景等方式导入,避免把时间浪费在点名、整顿纪律或者收作业本等事情上。3、背诵文章、单词时要经常变换开始位置。

5、例如我们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开头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和结尾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早已烂记于心,中间的诗情画意都是模糊记忆不清的,导致多年后,记得的还是诗词的开头和结尾。4、每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同一学习材料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中学习的材料要不一样,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这个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在最重要的时刻安排最重要的事情、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效率才会更高,才会更有收获!二、《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遗忘是学习的天敌,如何和遗忘做斗争?最基本的答案就是:复习,重复你所学的

6、内容。德国伟大的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时间的间隔可以逐渐增加。复习就是“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形式,“知新”才是最终的目的,要在追溯陈旧中发掘新意。当然,达到“知识”不是依靠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才会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从这个效应中,我体会到了一点,就是说要及时的对我们的教学做到及时的反思,

7、并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复习。这本书确实值得一看,就该是放案旁,随时翻阅!由此受到的启迪与震撼,对心理效应产生新的认知,我们定会自觉自愿付诸于我们的教育行为,那就是对我们这份事业、对我们的孩子,更多一份智慧的爱、理性的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