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标分解的误区-论文.pdf

例谈课标分解的误区-论文.pdf

ID:53031259

大小:259.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4

例谈课标分解的误区-论文.pdf_第1页
例谈课标分解的误区-论文.pdf_第2页
例谈课标分解的误区-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例谈课标分解的误区-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实践研究⋯l“例谈课标分解的误区孙文芹(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南京2115~).摘要:课标分解,主要是将抽象物(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变成具体物(学习目标),把上位的学习目标细化为更下位、更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习目标具体化。其主要依据是课标、教材、中考指导书、教材、学情。在课标分解中必须走出五大误区:对核心概念的扩展和剖析不全、对行为动词的扩展与剖析不准、行为条件不确定或表述不清、行为表现程度界定不具体、无视地方教学资源。关键词: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标分解历史教学一、问题的提出3.通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

2、的航海活动(表格《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l1年版)是历史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增强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但其关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韦老师基于课题组分解后的学习目标,进行了本课的容的表述比较概括和笼统,没有细化到每课时。在实际教学教学设计。现摘其片断: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理解、掌握新课标的理念和内容,开片断一:韦老师设计了自主学习环节:快速阅读课本展解读、细化分解课程标准工作,制定具体的单元目标和课93—95页《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时目标,既对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

3、又为教学评价提供依1.西洋是哪里?谁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据。但是,从目前我区初中历史教师的实际情况看,教师的什么?教学设计中,对每课时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存在一些问题:有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和船队)、到达的把课程目标当做课时目标:有的照抄课标内容,学习目标范围?写得空泛,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价值观”理解模糊,无法进行教学评价;有的机械地把三维分析:从韦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看,超出了课题组预设目标割裂开来⋯⋯虽然近年来有些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老师的学习

4、目标。第2、3个问题是要完成学习任务l一3,而在学习开始了课题研究,尝试对课标进行分解,制定了每课时的学目标中,并没有第1个问题指向的目标,即郑和下西洋的目习目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案例进行的、西洋的概念、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显然是课题组与设说明。计者之间就核心概念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二、案例及分析片断二:学生自主学习后,韦老师补充材料:最近.我区励志学校韦晓晨老师为配合江苏省教育科材料一: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转好,眼光开始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分解与教学实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

5、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践的研究》研究,开了一节实验课,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16立完整的朝贡体系。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现摘取“郑和下西洋”子目中的课材料二: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标分解与教学片断与同行分享。示中国富强。本子目的课标要求是:“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明史·郑和传》《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要求是:郑和下西洋(理解)。课题组分让学生思考: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呢?析了教材、学情,将课标分解成如下学习目标:学生据材料回答后,韦老师归纳:主要目的是密切同海1.通过阅读材料

6、(教材中的或补充的史料),学生准确无外各国的联系。误地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路线、次数、规模。分析:这个环节,韦老师补充了史料,目的是促使学生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阅读史料,能够绘制出郑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老师给出的答和下西洋的路线图。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体验到郑和下案显然不够严谨,遗漏了材料二中的信息,不免给人以草率西洋的艰辛,学习了郑和的开拓精神。通过这一环节的学的感觉。依据材料回答也成为一纸空文,因为此答案从教材习,学生强化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归中仍能找到。“

7、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目标纳能力,树立了历史的时空概念。就没有实现。—.176—.¨量。董。=2015年第lD期(总第678期)又放费:料晒圄凹咬旺孤啵国片断三:对郑和下西洋盛况,韦老师列出了表格,然后中“学生体验到郑和下西洋的艰辛,学习郑和的开拓精神”请学生回答。而设计的,属于体验性和创新性结果。这一目标实现的条件是什么,目标中没有考虑,而教学中韦老师设计的是让学生时间14O5—1433年。想象,想象能代替真实情境?想象能让学生实现体验?结论次数先后7次。显然是绑架学生。至于该如何学习其精神,更是无从谈

8、起,人数每次出海二万七千多人。也就没有实现知识的内化。船队规模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2)郑和下西洋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有哪些?这一问题的设计在学习目标中完全没有依据。所岸。以,这要从核心概念的扩展说起,从课标和《南京市中考指分析:这是为实现目标1而设计的环节。材料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