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探究”教学之我见-论文.pdf

实施“数学探究”教学之我见-论文.pdf

ID:53075817

大小:226.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6

实施“数学探究”教学之我见-论文.pdf_第1页
实施“数学探究”教学之我见-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实施“数学探究”教学之我见-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教法新撂2014年第19期实施“数学探究”教学之我见朱国水(福建省邵武市水北中心小学,福建邵武354000)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必由之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有效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关键词:自主探究;指导方法;搭建平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探究和建模贯穿于整个数学课下的就是要得到的结论。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程当中,数学探究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有效

2、地改善传统教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方式,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达到师生三、重视课本中习题,落实探究教学过程互动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数学课本的习题都具有典型性与示范性,而学生往往习创造性、以及自主性。大胆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将是“减轻学惯地把习题同课本中的内容相互挂钩,这就导致了其对数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下面学习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太过单一,而事实上只要把这些课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施“数学探究”教学

3、。本当中的习题进一步的联想、类比和引申就会让学生的思方一式和研究方法丰富起来,例如在练习: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找准知识连接点,做好探究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去接受数学知识,125.6平方厘米,半径为2厘米,求圆柱的体积?学生基本上而是主动积极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并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都会先求底面周长:2×3.14×2=12.56(厘米),再算高:与知识的基础上去自动构建和完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开放125.6÷12.56=10(厘米),最后算体积3.14×2×10=125.6(立地去探

4、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方厘米)。此时我给学生设疑:谁能利用长方体体积求法解决生自主探宄新知,把数学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题?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逐步明白:当把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基于一个圆柱体分割成长方体后,长方体底面积就是原圆柱体侧面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因此本题的解答就变得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先让学浅显易懂了:125.6÷2×2

5、=125.6(立方厘米)。在此基础上我生计算2+2+2=6,接着算2+2+2+2+2,学生感到有些麻烦了,随再出示一题: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80平方厘米,半径为2厘米,后把写很多个相加的长纸条一甩,说:“得几”。学生答不出来,求圆柱的体积?学生就可以很快解决,而不会因为80无法除尽感到眼前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有困难了,这时老师就告诉学12.56而烦恼。生这道题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就顺利引入新课。。又如教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引导学会自主探究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三角形内角联合国教科文组

6、织埃得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和是180”’这一结论告诉学生,然后提出:谁能想办法验证这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去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掌一结论是不是正确的?多数学生拿起量角器,分别测量三个角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的度数,然后相加的方法进行验证。这时我再次设疑:“能不因此,在改进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能利用长方形的特征和平角的性质来验让三角的内角和是180。学生“会学”,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学生面对呢?富有挑战性的设问激活了学的的思维

7、迫使学生必须另辟手中的圆片,不知道怎样得到它的周长。正当处于学生们困惑蹊径进行探究。中时,我组织他们小组内一起合作讨论交流,引导他们利用手二、挖掘探究的资源,组织开展探究活动中的材料,想办法知道圆的周长,学生开始了在互动、互助、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课堂就是主要的阵地,因而我们在教和诣的气氛中进行探究学习。学课堂当中要深入的对教材进行研究和挖掘,数学课本是供教生1:我把绳子在圆上绕一圈,然后把绳子拉直在直尺上,学用的材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课本,而应认真钻测出它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研和熟悉教材

8、,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组织生2:我在圆上先做一个小小的记号,然后从这个记号开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如在上“三角形任意两边始在直尺上滚动一圈,测出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之和大于第三边”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安排学生探究的:首先生3:“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圆怎么用绳子绕?那圆又怎给每个学生发三组小棒,其中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么在直尺上滚呢?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