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doc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doc

ID:53107504

大小:1.91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1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doc_第1页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doc_第2页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doc_第3页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doc_第4页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鹤壁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4题。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

2、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3.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4.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5.下图表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A.a水田b旱地c林地d荒山B.a水田

3、b旱地c草地d林地C.a水田b旱地c林地d草地D.a水田b林地c草地d荒山6.“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逻辑性7.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有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8.“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A.整体性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9.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交通

4、拥挤,社会秩序混乱10.下列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是()A、湿地B、陆地C、生物圈D、大气圈11.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12.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B.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C.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D.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13.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A.干流的一段B.一级支流C.二级支流D.三级支流-8-用心爱心专心14.田纳西河的水

5、系、水文特征是: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6.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这其中并不包括:A.城镇分布B.地形地势C.气候D.矿产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17~19题。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

6、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17.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有利条件是①年径流量大②水能资源丰富③煤炭等资源丰富④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8.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19.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核心内容是A.节水灌溉B.治理生态环境C.梯级开发D.治理水污染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7、,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20-22题。2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2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破坏植被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22.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23.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

8、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A.①⑤B.③⑥C.①②④D.④⑥24.田纳西河发源于:A.苏必利尔湖B.落基山C.阿巴拉契亚山脉D.内华达山25.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B.连通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