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

风车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

ID:5314282

大小:291.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风车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_第1页
风车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_第2页
风车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风车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选萃本栏目责任编辑张越本文为2008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08CGWH008YB部分成果风车的形制与审美文化研究文/陈民新(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本文从风车的形制与功能辑录入手,通过对传统语境下江南民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变迁的研究。探讨农器具的造物观念以及审美或文化价值。米。又有异之场圃间用之者,谓之‘扇车’。凡蹂打麦关键词:风车、形制、审美、文化、价值禾等稼,穰粒相杂,亦须用此风扇,比之枚掷箕簸,其功多倍。”《天工开物》中则绘有了闭合式的风扇车人类利用气流的最原始工具为扇子。将多扇扇叶装于轮轴上,(见图3)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装有轮轴、扇叶板和曲柄摇手的右转动主轴使之产生强大气流以达到降温目的的工具为风扇车;而将边,是一个特制的圆形风腔,曲柄摇手的周围圆形空洞,就是进风轮扇装入箱体内用于扬弃谷或麦中糠秕、杂物以清理籽粒的农机具口,左边有长方形风道,来自漏斗的稻谷通过斗阀穿过风道,饱满结则为扬谷用风轮箱体风扇车,俗称风车⋯·实的谷粒落入出粮口,而糠杂物则沿风道随风一起飘出风口。从我国西汉古墓中出土的陶风扇车模型可以看出,最迟在公元据考证,旋转式扬谷扇车自西汉出现以来,到宋元已经趋于定前2世纪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见图1)。旋转

3、式扬型。明清时期扬谷扇车改为全封闭式,其风轮箱体全为圆柱形,以免谷扇车综合利用了流体力学、惯性、杠杆等原理人为地强制空气流在风轮旋转时产生涡流,形成无用的阻力。这种闭合式的风车至今动,这在世界农具史上是-~~tJ造。还在偏僻的农村广泛使用。一我们可以这样看:风扇、水碓和翻车等这些农机具是我国农业、风车的历史风车(f§ngch)的基本解释为生产历史上从手工工具向机动工具的过渡。1.人类利用风力的一种动力机械装置,它可以带动其它机器用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dr.josephneedham,1900—1995)博来发电、磨面、扬谷、榨油、提水灌

4、溉等。士认为,中国旋转式风扇车的一个惊人特点,是进气口总是位于风2.作为一种装饰,使之更加漂亮、更加好看,以增强这里的风景腔中央,因而它是所有离心式压缩机的祖先。状况。二、风车的形制3.一种儿童玩具,装有叶轮,能迎风转动。22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旋转式风扇车,即所谓的“飚本文所指称的“风车”则专指扬谷用的动力机械装置。车”,后人称风车。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风车,其形制是由圆形的风箱中国古代传统的扬谷方法是在有风时,将谷粒或麦粒抛入空体、长方形的出风口、倒梯形的漏头和“井”字形的支架等四大部分中,糠秕、瘪谷和较轻的杂物就被风吹走,而籽粒

5、较重的谷粒或麦组成。圆形的风箱体其直径一般在三尺至三尺半左右,与长方形的粒就落到了地上。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簸箕簸谷法:随着手腕有节奏出风口相连呈钥匙状。长方形的出风口在左边,圆形的风箱体在右地抖动,就能把糠秕与重的籽粒分开,即糠秕逐渐被簸到簸箕的前边,这样便于顺手操作。风箱体内置4片~6片十字状形的扇轮,在江部边缘,而籽粒留在簸箕的后部。后来,又发明了扬谷筛,即筛谷浙一带大多用4片扇叶。传统的风车是由木材制作而成,手摇风扇轮法。这些扬谷方法是需要等到有大风时才能使用的,其速度缓慢而轴的曲柄,使扇轮转动产生风流。扇车顶上有盛谷物的漏斗脱落后又

6、费力。或舂碾后的谷物从漏斗底层经可控制的狭缝(斗阀)徐徐漏入出风据考证,西汉时长安有名的机械师丁缓发明了“七轮扇”,即口,通过转动风轮所造成的风流,将较轻的瘪谷、杂物等吹出车后在一个轮轴上装有7个扇轮,转动轮轴~IIJ7个扇轮都旋转鼓风。北宋的出口,较重的谷粒则落在车底,经倒梯形的漏斗流出车底外的箩《武经总要前集》中绘有一辆以轴上曲柄转动的风扇车(见图2)。筐内,从而把杂物和净谷或净米分开。元代王祯的《农书》和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都绘有用于去除稻风车漏斗底层“斗阀”的设计颇有讲究,它是用一块薄木板,一或麦壳的风扇车,轮轴上亦装曲柄连杆,以

7、脚踏连杆使轮轴转动。头的侧轴装在出风口的上端形成轴线,扇谷时扭动外轴的把柄用于王祯在《农书》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扬扇⋯⋯扬谷器,其制,中置箕控制出谷量的多少,或根据风流的大小控制漏斗出口的大小。外把轴,列穿四扇或六扇,用薄板,或湖竹为之。复有立扇、卧扇之别,各柄用l寸宽(约3厘米)、2分厚(约0.5厘米)的竹片与左边井架上装的带掉轴。或手转足蹑,扇即随转。凡春辗之际,以糠米贮之高槛,槛齿状搭梯相连,上下摆动可控制着出谷量的大小,这样就能省下一只底通作匾缝,下泻均细如帘,即将机轴掉转煽之,糠粞既去,乃得净手来做其他的事,减轻了劳动强度。图1

8、汉陶风扇车模型图2《武经总要》中的图3《天工开物》中图4圆柱形箱体扬谷扇车沿用至今目的“风扇车”图的“风车”图偏僻农村之中图5扬谷扇车控制出谷量的大小图6~$k-as@吉祥语图7水车与风车特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