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

2007年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

ID:5332048

大小:394.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8

2007年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_第1页
2007年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_第2页
2007年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_第3页
2007年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_第4页
2007年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年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广东广州市南沙区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隐性课程2、教学模式3、学术学习时间4、顺向迁移5、课程资源。二、问答题1.谈谈你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10分)2.如何叙写课堂教学目标(10分)3.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15分)4.如何认识师生关系?试述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5分)5.教学互动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互动?(15分)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

2、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谈谈你对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的认识。二、1、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使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社会善.由于受社会条件所限,教育机会均等还无法达到实质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种形式平等.对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分配秉承权利与贡献对等的原则,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一是受教育机会的比例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最后,教育机会均等并不能导致学生发展

3、结果的完全相同.3、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可以称为记忆性知识或语义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网络形式或图式的形式表征的。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的功能是对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过程执行控制。几种重要的认知策略:信息编码的基本策略有复述策略、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每一种策略都有简单与复杂之分。5、有效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

4、看,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1.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2.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3.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

5、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数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教学互动的组织实施一般按以下流程:1)疑问:有效互动的起源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始于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2)对话: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3)合作:有效互动的特点教学从本质上

6、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4)做中学:有效互动的新形式“做中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索、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做中学”大多是在学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做”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而又相互约束,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动。5)非言语沟通: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互动不是单一的依赖语言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除了言语沟通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言语沟通。比如课堂上的体态语言交流(如眼神、手

7、势、身姿、头语等)、书面语交流(如评语、作业批语、留言本、数学日记、网上的交流等)。6)信息技术:创新互动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背后凝聚着强大的价值诉求:平等、沟通、透明、快捷、共享、互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理念与互动理念是如此的一致互动的完善策略与方法抓好互动的几个“度”是有效互动的关键。由于师生背景和认识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只有适“度”互动,才会产生有效的互动。1互动的广度抓好互动的几个“度”是有效互动的关键。由于师生背景和认识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只有适“度”互动,才会产生有效的互动。2互动的深度3互动的延展度实际的教育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因此互动也不止于课

8、堂。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延伸,课外教学互动的时空更大,教师要积极建立课外互动的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