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能力从哪来-论文.pdf

合作能力从哪来-论文.pdf

ID:53569468

大小:55.99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8

合作能力从哪来-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合作能力从哪来-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防止教师一言堂的一种有效方法。训练好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能够消除由单一学习方式而产生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而且能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在合作学习时,可以有小组、大组、超大组等分组形式,2—6人为小组,6—12人为大组,12人以上为超大组。实践证明,男女生混合编组容易形成合作关系,也激活学生的合作性思维。男女生4人小组是最基本、最便捷、最灵活、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要点是人人平等,保证每名学生的平等参

2、与。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经过训练才能提高实效性。训练需要达到几项指标要求:有亲和力、互相关注、学会倾听、利用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训练学生围坐在一起,不要背对别人,成员之间要相互信赖,有礼貌地对话、表达。只有小组气氛融洽,小组成员充满了亲和力,才能保证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关注,尤其要关注其他成员的表情、神态。当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时,有时会出现一些反应慢、解题没有思路、情绪低落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提醒讨论热烈的学生关注“边缘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在组内、组间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要注视发言人,认真倾听,在倾听中一

3、边思考一边记忆。更高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复述发言人所讲述的内容,并且能够适时补充内容,拓展思路。为了防止无效聆听,教师要随时进行检测。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还可以在倾听中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应该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空间、时间等有效资源。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相同。在小组汇报时,将组员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提炼,会让发言人用最短的时间表达大量的有效信息,拓展思路,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小组活动中,师生还应该合理利用空间、多媒体、话筒、学习卡等资源,保

4、证组内、组间的交流方便快捷。(摘自《中国教师报》2014.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