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oc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oc

ID:53653281

大小: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5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oc_第1页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oc_第2页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oc_第3页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oc_第4页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摘要】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3例采用血管内治疗的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男11例,女性12例,年龄33〜73岁,其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8例,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H-H分级:0级5例,I级3例,II级9例,III级6例;16例窄颈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宽颈动脉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的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本组中19例动脉瘤100%

2、栓塞,90%以上栓塞3例,90%以下栓塞1例。所有患者均于栓塞后3、6、12个月行DSA造影复查。XX年7月〜XX年9月共采用血管内治疗23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3例,男11例,女性12例;年龄33-73岁,平均约63.1岁其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8例,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经腰椎穿刺及CT证实,并与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出血部位吻合。本组患者Hunt-Hess分级::0级5例,I级3例,II级9例,III级6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者3例,体检意外发现者2例,

3、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者10例,突发意识障碍者8例1.2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根据DSA造影划分动脉瘤的大小:动脉瘤直径小于8mm为小动脉瘤,16例;8-15mm为大动脉瘤,4例;大于15mm为巨大动脉瘤,3例;并根据Fernandez-Zubi1laga标准界定动脉瘤颈的宽窄:大于4mm者为宽颈动脉瘤,16例。小于4mm者为窄颈动脉瘤,7例;1.3治疗方法本组均采用全身麻醉,Sei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并实施全身肝素化,静脉团注3000〜4000u,随后追加1000〜1500u/h肝素维持[

4、使活化凝血酶时间(ACT)超过基础水平2倍]。先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动脉瘤形态、位置、大小、朝向,测量瘤颈及瘤体的直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选出最佳工作体位。置入6F指引导管于发育良好的椎动脉,通过指引导管在微导丝的引导下将微导管引入动脉瘤腔。根据3D-DSA图像所测的动脉瘤瘤颈与瘤体的比例关系,采取单纯弹簧圈填塞、球囊辅助微弹簧圈填塞或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每填入一枚弹簧圈后,立即造影明确微弹簧圈的位置及动脉瘤显影情况,直至动脉瘤腔及瘤颈未见造影剂充盈时,结束填塞。对于术中使用支架的病人,术后给予口服波立维7

5、5mg/d,肠溶阿司匹林100mg/d,3个月后终身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2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微弹簧圈栓塞。16例窄颈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宽颈动脉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本组中19例动脉瘤100%栓塞,90%以上栓塞3例,90%以下栓塞1例。栓塞结果与动脉瘤的大小和动脉瘤颈有关3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栓塞后3、6、12个月行DSA造影复查。20例同栓塞时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有复发,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其中2例复发患者再次行微弹簧圈栓塞,栓塞后动脉瘤未见

6、显影,1例由于经济原因未进行栓塞治疗,目前仍在随访观察中A:左侧稚动脉造影见基底动脉分叉部窄颈小动脉瘤(正位像);B:侧位像显示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CD:栓塞后可见动脉瘤完全栓塞,C为正位像,D为侧位像;E: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见动脉瘤复发;F:第二次使用弹簧圈填塞,可见动脉瘤被完全致密填塞4讨论4.1外科手术与介入手术的比较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可以采用外科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但由于其部位深在,临近脑干及多组颅内神经,外科手术难以暴露瘤体,治疗风险较髙[2]。Peerless[3]报道了668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手术致残率和死亡

7、率分别为25%和8%。动脉瘤的治疗目的是防止再次破裂出血。Bavinaski[4]等对45例血管内治疗的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随访1〜72月,平均约27.4月,无一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即使是未致密填塞的动脉瘤,微弹簧圈仍可有效的加强瘤颈及流弊,明显的降低出血率。而据报道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术后再出血率高达1〜3%。本组中仅有3例病人复发,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4.2介入手术时机的重要性颅内动脉瘤再次出血的危险期往往在2周内,这就需要及时地判断,正确地处理动脉瘤。动脉瘤栓塞的疗效和患者术前状况有着明显的关系,往往H-H分级越低,患

8、者的预后就越好[5]。本组18例蛛血患者中15例在出血后3d内进行栓塞,术后均未留下神经功能障碍。3例患者在外院诊治时间达10d以上,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障碍。我们认为,只要经腰椎穿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