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变”应“万变”——浅谈物理解题策略之一-论文.pdf

以“不变”应“万变”——浅谈物理解题策略之一-论文.pdf

ID:53769397

大小:244.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5

以“不变”应“万变”——浅谈物理解题策略之一-论文.pdf_第1页
以“不变”应“万变”——浅谈物理解题策略之一-论文.pdf_第2页
以“不变”应“万变”——浅谈物理解题策略之一-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不变”应“万变”——浅谈物理解题策略之一-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学物理Vo1.32No.152014年8月使电流沿顺时针方向流.需要指出的是,当磁通量均匀变化或导体在匀强磁场中匀回路的电动势E=E】+=6V.速切割时,瞬时值与平均值相等.而当一O时,平均电动势又尽管从理论上来讲,不管是动生还是感生电动势都能用层等于瞬时电动势.:n式来计算,但由于动生电动势一般情况下都用:^4E=,l一般用于计算全电路的电动势;E=胁一般用于二¨来计算,故E=一般情况下只用来计算感生电动势.计算切割磁感线的那一部分导体两端的电动势.例4如图4所示,一矩形线框abcd从一有界的匀强磁场3E:n一般用于计算平均电动势;E:曰一般用于计算中匀速拉出,分析各过程中的

2、回路及各切割边的电动势.瞬时电动势.解析在口6边出磁场前,o6、cd边均×:例3如图3所示,矩形线圈abcd由5O匝组在切割磁感线,此时E=E=BLv,故成,口6边长£l=0.4m,bc边长=0.2In,整个回路中的o6、cd部分导体上有电动势,但线圈电阻R=2Q,在B=0.1T的匀强磁场中,豳对于整个回路△=0,所以由E=n×!以短边中点的连线为轴以圆频率为∞=50rad/s的转动,求:(1)线圈从图示位置转动90。过程中知E目:0,即回路中没有电动势.图4的平均电动势;(2)线圈转过90。时的瞬时电动势.图3在线圈拉出磁场的过程中,只有cd边切割磁感线此时E解析(1)线圈转过

3、90。过程中的平均电=E=BLv.即部分导体上的电动势也就是回路中的电动势.动势当回路中只有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这一部分导体上由E:n:nB箜:4oV的电动势也就是整个回路的电动势,而当回路中不止一部分导AtAt71"(2)线圈转过9O。时的瞬时电动势体切割磁感线时,全电路的电动势等于各部分切割的导体产生由E=nBLl=nBLl=20V的电动势的“和”.以“不变"应“万变"浅谈物理解题策略之一李俊娇(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广东东莞523071)在物理教学的过程,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的是电压U,变化的是c和Q.解题时我们要抓住不变的量,以力,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实

4、践证明,在给学生上复习课“不变”应“万变”.时,不能简单地罗列概念和知识点,更不能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例2将一个空气电容器接上电源后再断开,使两板间距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离减小(图2),则电容器的电压U和场强E的变化,下列说法正析问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应付千变确的是万化的物理问题.在物理问题中包含着许多“变”与“不变”的A.增大,E增大B.增大,层减小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到“变”与“不变”能够找到正确解C.增大,E不变D.减小,E不变决问题的人手点.分析本例与例1类似,不过“不变”之量是Q(充电后断例1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两

5、极板与电源的两极相接如开电源);则图1),当两极板相互靠近时,极板上的电荷量与极板间电压怎由c=:得c随d减小而增大;又由U=得随c样变化?q口L增大而减小.又因为E:了U口:笔Cd:得E不变.故正确答案是D.例3如图3所示,一小球质量为m,用长为的细线悬于0点,在0点正r图1下方÷处钉有一根长钉,把悬线沿水平二/分析因为电容C由电容器本身决定C=·所以两极方向拉直后无初速度释放,当悬线碰到钉子的瞬间、、板靠近时(即d减少),C增大;又因为电容器始终接电源,所以A.小球的线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图3极板间的电压始终等于电源的电压不变;故由Q=UC得Q的2倍增大.B.悬线的拉力突然增大

6、到原来的2倍本例中c=85=旦是解决问题的根据,在问题中不变c.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uD.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87·2014年8月Vo1.32No.15中学物理分析小球摆动过程属于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问题,“当所进行的测量还会随题目中给的测量器材和要求而变,令不少悬线碰到钉子的瞬间”是竖直平面圆周运动到最低点的位置,学生觉得难以琢磨.实际上,只要我们教会学生“不变”的解题2⋯思路,便能使学生应付“万变”的题意.在某星球表面我们可以此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F=.解此题目的关键进行多种多样的简易实验(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平抛、称已是抓住悬线碰

7、到钉子前后的“不变”之量——线速度(可从知质量的物体的重力等),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确定该星能量的观点理解)和“突变”之量——圆周半径r(由£变为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所以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在某星球表,....2面进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由公式=和n=得,角速度∞突然增大到原这一不变的思路,就能透过迷离的题意找到出路.来的2倍;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由牛顿第二定例5(2000年全国高考)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2⋯律T—ra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