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doc

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doc

ID:53830908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8

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1页
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2页
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3页
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血,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班风,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

2、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就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就要突破传统师牛关系屮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和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口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有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屮,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

3、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新型环境,发扬教学民主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主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儿个想法合为一个最佳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二、给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的机会发散性思维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各种可能的途径,会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例如

4、:作已知角的2倍角,在以下几种途径。(1)先作一个已知角,再从同一顶点和已知角的一边发再作一个已知角。(2)量出已知角的度数,算出2倍于已知角的度数,再作2倍角。(3)量出已知角的度数,算出4倍于己知角的度数,再平分这个角。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采取有效的方法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牛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

5、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乘法”教学中,我先出示儿道同分母分数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分数乘法意义为依托,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了这样的练习。而后,我又出示了,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X2……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四、转换角度思考注意对问题进行引申和推进,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

6、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例如: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4厘米,宽和高都不变,它的体积减少192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长和高都不变,它的体积增加216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1厘米,长和宽都不变,它的体积增加96立方厘米。原长方形的表血积是多少?乍一看,题目很难,因为不易分别求出长、宽、高各是多少。能不能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X宽+长X高+宽X高)X2而直接算出长与宽、长与高、宽与高的积呢?可以,因为:宽X高X4=192长X高X3=216长X宽X1=96

7、即:宽X高二192*4长X高二216—3长X宽=964-1有了以上条件,问题便迎刃而解。解:(96F1+216—3+192F4)X2二(96+72+48)X2=216X2=432(平方厘米)答:原长方形的表面积是432平方厘米。五、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一道典型题目,

8、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分析。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