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ID:5393999

大小:335.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_第1页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_第2页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_第3页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_第4页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4·陕 西 农 业 科 学2000(1)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金万枚 巩振辉 李桂荣 张桂华(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杨陵 712100)提 要 对现有主要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鉴定  人们可通过有性杂交,物理化学诱变或自要求的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株,并通过对然变异来创造新物种和新品种。但常常存在着转化植株的鉴定选择,从而创造出人类所需要杂交不亲和或杂种不育而造成的生殖隔离,也的新品种或新物种。

2、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和转基存在诱变的非定向性。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将所因植株的鉴定是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环节。关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9770522。优质小麦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要有较强的院小麦中心的初步研究表明,小麦覆膜后籽粒生活力,保证营养生长健壮。容重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质含量与正常露地3.3.2 播种 研究表明,适当晚播和增加密度播种没有差异;覆膜不影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能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小麦品质。根据我的干、湿面筋值和沉淀值;但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省实际,关中优质专用小麦播量应控制在每亩之间籽粒容重、蛋白质含

3、量、干、湿面筋值和沉淀6~8kg,渭北应控制在9kg。播期可依据实际情值存在较大差异。优质专用小麦可以采用地膜栽况较当地常规适播期推迟2~3d。提倡机械以培,但不应忽视地膜覆盖后对小麦生育期及农艺精量半精量播种。性状的影响,比如植株增高,应采取化控措施,在3.4 灌水小麦返青~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防止倒伏;再如部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比较复杂,尤以抽分病虫害发生的提前与危害加重问题,应及时开穗至成熟期间影响最大,此期灌水会降低蛋白展病虫防治,减少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提供质含量,对沉淀值等加工品质也不利,但如果氮麦收前一个月揭

4、膜,减少地膜污染。量充足或灌水与施氮结合则蛋白质含量不下降3.6 病虫害防治或下降很慢。因而施肥上的前氮后移也为后期优质专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应尽量减少合理灌水提供了条件。中国农业大学曾研究出化学药品残苗,不要影响食用品质。应坚持综合一套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春季可只灌一次,防治的原则,要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并将灌水时期移至孕穗期;若特别干旱,可在拔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防治次数;选用高效低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这种灌水制度与前氮毒低残留农药;收获前20d以内严禁施药;使用后移的施肥方法配合起来,有利于优质专用小农药

5、增效剂,提高防治效果。麦生产。3.7 收获3.5 地膜覆盖收获是优质专用小麦栽培的最后一个环地膜覆盖栽培能使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节;也是比较关键的环节。要做到单收、单贮、单对品质的影响这方面研究还较少。陕西省农科独销售,实现优质优价优加工。2000(1)陕 西 农 业 科 学·25·于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报道颇多,不同转plasmid)上的T-DNA插入到宿主植物基因化方法的转化率差异较大,同一转化方法在不组中,这一点与Ti质粒相类似。转移机制也类同植物上的转化率亦有明显差异;此外,不同学似,所不同的是vir区和T-DNA

6、区所含基因[2]者在对转化植株进行鉴定的策略和方法上所采及其同源性不同。发根农杆菌由于宿主植物用的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以及外源基因在损伤部位产生的酚类化合物而附着在植物的细受体植物上的不同表达水平所采用的鉴定方法胞壁上,virA的产物是一种跨膜蛋白,进一步亦有差异。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植物遗传转化激活virG的产物。T-DNA区的TL区具有较方法及转化植株鉴定策略与方法的综合分析,高的稳定性,TR区具有与生长表合成有关的基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因tms1和tms2及农杆碱或甘露碱合成基因。提高转化植株的

7、准确性,研究植物基因与表达TR区可进行改造,这样Ri通过农杆菌细胞膜的关系提供参考。特定“孔道”进入宿主植物细胞核,进而使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基于以上原理,生1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物技术工作者,先将目的基因分离和鉴定,然后选择适宜的遗传转化方法是提高遗传转化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最终将目的基因插入T-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尽管转基因的方法很多,但DNA区,通过农杆菌Ti或Ri质粒介导,将外从遗传转化系统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源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以获得转基因植株。[3][4][5]载体为媒介的遗传转化,另一类是外源目

8、的这种方法目前在油菜、大豆、甘蓝、黄[6][7]DNA的直接转化。瓜、籼稻等植物中获得成功。1.1 载体法现将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常采用的1.1.1 农杆菌Ti或Ri质粒介导法 农杆菌方法,简要介绍如下。[8]Ti或Ri质粒介导法是迄今植物基因工程应用1.1.2 叶盘法 叶盘法是双子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