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特级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特级教案.doc

ID:54058404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特级教案.doc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特级教案.doc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特级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特级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2.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点拨法。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2.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

3、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二、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2.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3.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第3页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

4、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2.全班交流,进一步感知方法。习作例文抒情方式我的理解表达的情感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四、归纳总结,熟用写法1.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引导总结。习作例文抒情方式我的理解表达的情感别了,语文课直接抒情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这段内心独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我”的

5、心情。  文章抓住“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由讨厌到喜欢的心理变化的过程,表达了“我”深深的不舍之情。融情于事  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了“我”对语文课的感情变化,如选择“我”在课堂上哭和老师送书这两件事,更能凸显“我”当时内心的不舍。阳光的两种用法融情于物  文章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文中将情感寄托于“老阳儿”,告诉我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束阳光。  文章通过描写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启迪我们母亲这束照亮和温暖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融情

6、于事  文中描写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将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在叙事中,把生活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让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2.修改习作。学生拿出自己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在对习作例文的写法进行总结后,选择需要修改的部分做上标记,并汇报交流。板书设计习作例文直接抒情抒情方式融情于物间接抒情融情于事课时作业课堂小练笔。教学反思第3页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总结两篇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方法。在课堂上,我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比阅读,归纳写法,并且结合习作例文的抒情方式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习作“让

7、真情在笔尖流露”做好铺垫。在小练笔的修改中,我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总结、仿写,对写作手法加以运用,并且在自改、互改中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第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