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oc

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oc

ID:54063786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3

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新课程下的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质疑释疑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已有了万口归一的趋势,你随便翻开一本教育杂志,在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的篇篇文章中,你总能发现学生质疑的重要性。而明了其重要性是一回事,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去实施它又是另一回事,尽管老师们的教案中总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但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它只是一个形式、一个书本上的摆设而已,还没有在空中划出一道亮丽的色彩就已被学生的沉默所打落,那么如何能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喜欢提问呢?一、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是前提1、要转变思想观念。这里包括两个

2、方面的转变,一是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教师要教育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能够提出问题就表明你是在动脑筋想了,是在认真学习,并不是你笨,你没有看懂书上的所讲才提出问题的。相反的,提问是聪明好学的表现;二是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以往有些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些责备或厌烦的情绪表现,要么认为学生问问题是上课没有认真听的表现,导致不懂的才问,要么是学生常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会感到厌烦,要么是喜欢学生提问,但不允许在课上质疑,怕这样会把教学原有的秩序给打乱,孰不知,学生突然地提问是思维跳跃的最高点,教师应选择欢迎并学会适应和应答这样的突然来问。2、要鼓

3、励大胆发问。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点,要鼓励学生见疑而质疑,质疑而解疑,无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教师都要给以各种鼓励,进行各种表扬,可以是言语上的表扬,也可以给学生加上小红花或是加分等实质上的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再次质疑。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更要加以表扬及鼓励,对于暂时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进行引疑,让学生在不断地鼓励中寻到正确的质疑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放弃自己的权威,以师生平等的心态实施教学,要学会宽容、善待并鼓励学生的质疑发问。3、要重视学生所提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重视,并适当解决。如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应立即解答

4、或由学生解答;关键性的问题不要马上给以解答,要反过来由学生自己解答;对于一些与本课无关或超纲的问题,一般作简要回答或课后释题;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总之,教师重视学生所提问题是能否让学生再提问题、愿意提问题的关键。记得听过这样一节课:师生一起学完本课后,进行到了“学生质疑”这一环节,课前我曾听这位老师说过他们班的学生就是不喜欢提问,也不知是不会提问还是没有问题。而此时,我更是注意看班中学生质疑的情况,终于在教师的再三引疑下,有三、四个学生举手,师大喜,忙让学生质疑,学生的问题我已记不清了,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教师的解疑,第一位同学质

5、疑后,师说:“这个科学上就是这么规定的,以后像这类问题就不要再提了。”第二位同学得到的回答是:“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师的两个回答过后,原本举手的三四个同学已全“懂”了。我想像师这样“重视”学生的问题,要让全班同学都会、都喜欢质疑,恐怕还得等上好一段时间。学生的思维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各不相同,对于能提到点子上的要多加表扬,对于仍在摸索的师应鼓励引疑,教其方法,不要对无价值的问题敷衍了事,这样会大大挫败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二、教学生怎样质疑是根本1、从书上所学质疑。在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些较为专业的术语及在学生所学范畴之外的不被学生所理解的词语

6、、句子是学生从书上质疑的主要来源。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内容之前,应进行适当地铺垫引疑,让学生把不懂得或较抽象地看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划出来,以备提问,这有些像语文讲读课文的第一步,但在数学中,这一步是学生能掌握一定规律,并用这个规律来做题的前题所在,让学生自己把不懂地提出来,有利于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例如我在讲“乘法分配律”时,首先让学生自学这一部分内容,把不明白的记下来,以备质疑。质疑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乘法分配律中‘分别与括号里的数相乘’的‘分别’是什么意思?”说实话,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感到很不可思议,四年级的学生难道连

7、“分别”是什么意思都不理解吗?于是,我随意地请一位掌握一直比较快的学生来解答这里的“分别”,这位学生就黑板上的一道例题:60×(4+7)=60×4+60×7来解释:意思是用60先与4相乘,再和7相乘,最后把两个乘积加起来。我肯定了她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过去了。谁知在我改课堂作业时发现,不少同学把乘法分配律(a+b)×c=a×c×b或=a×c+b,我立即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原本可以避免地而且很容易化解的错误。第二天课上,我专门结合具体题目向同学们详细解释了这个“分别”的意思,结果讲过以后再做此类题,学生完成的就很好。2、从老师所讲质疑。这里又包括两种类型:其

8、一是老师讲的自己理解不了,也就是听不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