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

ID:5406381

大小:4.43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0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1页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2页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3页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4页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中低产田的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州逐级提水自流水一、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1、范围:北起燕山,南至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两海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泥沙冲积而成,因此称黄淮海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因此,河流堆积在华北平原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在历史上,黄河曾北夺海河入渤海,南夺淮河入黄海,使得华北平原从河北省一直连绵到江苏省境内。海河淮河所跨省行政区:京津冀鲁苏豫皖七省二市1、从图上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特点:华北平原地形特点:整体性好,地势低平,许多地方海拔在50米以下,一望无际。2、该平原分成哪三个部分,哪个部分是主体?西部斜缓平原、中部是冲积低平原,东部是滨海平原。其中中部冲积

2、低平原是主体。据图分析:黄淮海平原的低产田主要分布哪里,与那里的自然条件有没有关系?土地中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有哪些?低产田多分布中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自然条件:地势起伏和缓,多洼地,排水不畅;多黏土;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夏季7、8月等。主要限制性因素:旱涝、盐碱、风沙等危害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形成黄淮海平原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河流沉积2.对低湿洼地的改造,目前较好的方法是()A.增施有机肥B.控沟排水,降低洼地地下水位C.整治地势,填平洼地D.“因洼挖塘,就岗筑台DD地形名称:是

3、,、。西部斜缓平原中部是冲积低平原东部是滨海平原。地形中,中低产田多分布于,高产稳产田多分布于。黄淮海平原西部斜缓平原中部冲积低平原东部滨海平原高产稳产田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区起伏和缓,多岗地、洼地小结:1、 气候与地形条件相结合:2、产生灾害:A、华北春季主要自然灾害:成因:B、华北夏季主要自然灾害:原因:3、人类活动: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产生。不合理开垦,导致土壤侵蚀和土壤沙化,形成。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形成条件:起伏和缓,多岗地、洼地与当地气候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春旱、风沙、沙尘暴、盐碱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降水较少,因此气

4、候干旱,春季大风易产生多风沙、沙尘暴天气,排水不畅洼地,春季因蒸发旺盛,积盐,形成盐碱地。多洪涝灾害华北降水集中夏季7、8月且多大暴雨。土壤盐碱化沙荒地4、 治理中低产田,实现黄淮海平原可持续发展。读辛店洼鱼塘——台田治理模式:1、整治低湿地的原则是。整治措施是。2、说出这种农业模式生态特点。3、读图下半部分,该农业模式以为中心,形成的四个立体种养模式是:。因洼制宜挖鱼塘,筑台田鱼塘中根据生物不同习性,养殖的家禽和不同鱼类,台田上,根据需要,在台田坡地和台地上种植不同的植物养鱼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4.读“辛店洼低湿地的鱼塘---台田农业

5、模式图”,回答:(1)鱼塘---台田生产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的四大组成,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是:;非生物环境:;总结: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有:①,②;③。台田上农作物及鱼塘中水生经济作物塘中鱼、鸭,陆上家禽家畜与人微生物阳光、空气、水、土壤A、立体开发,综合利用B、利用生态学原理,形成新型生态农业C、以养鱼为中心的四个立体种养模式。鱼—果—糖/棉/菜/草二、盐碱地(北丘洼)的治理与开发:1、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候条件干旱、气温上升快降水丰富干旱温度低,降水少水盐运动水分蒸发旺盛雨水淋洗水分蒸发旺盛水

6、分蒸发少盐分状况积盐脱盐积盐盐分相对稳定水盐运动特征:盐碱化严重后果: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农业低产,品种单一,收入微薄2、盐碱地治理与开发:A、治理核心: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B、治理关键:使土壤脱盐,科学调控水盐运动C、主要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盖抑盐、生物措施重度盐碱地高产稳产农田经过改造,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成因地形因素:多起伏和缓的岗地与岗间洼地气候因素:春旱多风沙,夏季降水集中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不合

7、理灌溉不合理开垦治理模式鱼塘—台田模式(辛店洼)以养鱼为中心,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改造盐碱地(北丘洼)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科学调控水盐运动低湿地、重盐碱地、风沙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