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设计1.doc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设计1.doc

ID:54067968

大小:1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3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设计1.doc_第1页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设计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设计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姜宏伟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0页一72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平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猜想的方法探索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用具:平行四边形纸片、电脑软件。教学教程:一、复习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平面几何图形?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

2、形面积?3.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请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用字母标出平行四边形的邻边。画出不同底边对应的高并用字母表示(如图)。4.用直尺分别测出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高。二、猜测根据刚才测得的数据。猜想一下,怎样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的猜想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两条邻边的长度相乘,即:al×a2。2.直接用底和高相乘,即:a1×h2或a2×h1。3.必须用底乘以对应的高,即:a1×h1或a2×h2三、验证1.(对第1种情况)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是两条邻边相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应该是两邻

3、边相乘。)(电脑演示下图)提问: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边长相等吗?面积还相等吗?说明什么?2.(对第2种情况)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只是随意组合,说不出道理)(教师电脑演示下图)提问:这两个平行四边形所选用的底和高相等吗?面积相等吗?为什么?3.(对第3种情况)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证明)(教师边演示边提问)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数一数,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4厘米)对应的高是多少厘米?(2厘米)根据猜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2=8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4、是多少?(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6个整方格和4个半格合起来是8平方厘米)这个结论与我们用底乘以对应高计算的结果一样吗?说明什么?(三)推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对应边上的高求面积的方法是正确的,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呢?现在做个实验: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拼成一个长方形。1.(学生操作后)提问:①你是沿着哪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的?②剪开后,你是怎样拼成长方形的?(边回答边演示)2.学生操作后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推导

5、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形成完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四)应用1.根据公式,说出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2.示例题:一块平行四边形铜板(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3.分别计算复习时测量的平行四边形学具的面积。四、练习完成课本第72页做一做1、2题。[设计意回:平行四边形是最具普遍特点的平面几何图形,是学习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不同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等积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的设计,

6、符合儿童认识的心理规律,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新技部分的设计,体现了由未知到已知的一般过程,即:猜想→验证→推导→应用的过程。首先,在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根据已知条件和实验数据去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想象。教师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公式"加以逐个演示与评价。理清学生思路,打消学生头脑中疑问,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公式表象。第二步是不完全归纳法,运用方格中的平行四边形这个特殊的例子来初步验证所猜想公式的正确性,使学生得到一种直观上的证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猜想公式

7、的认识。如果说前面两步还停留在学生对公式的表面认识上,那么第二步的公式推导从理性上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既知其当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公式的推导严谨科学,充分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享受数学美感。最后一步是知识的应用,达到了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